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創意過節 華人裝飾聖誕樹各出奇招

紐約市2024地鐵延誤 B線最糟

文化認養

日前落幕的第33屆香港書展出現了「黃飛鴻專區」,儼然把這位嶺南文化代表人物編入了香港文化的一環。

細想起來,香港的殖民地特色非常適合「文化認養」,且成功例子頗多,從最早的黃梅調,到武俠功夫武術、殭屍猛鬼、黑道古惑仔乃至「暴力美學」……嚴格說是港產電影的功勞。

黃飛鴻和李小龍,在老外眼裡都成了「香港人」;在香港發跡而紅到好萊塢的影星,譬如李連杰和楊紫瓊,其實很多美國人分不清楚他們的原生地,國際間一律將其歸類作港星,對港片算是一種恭維禮讚。少林寺雖不在香港,但港片的歷史中卻飽含滿滿的「功夫文化」,儼然根基深厚。

文化認養,早就發生在世界各地,或明目張膽或潛移默化:日本人對《西遊記》的世紀偏執堪稱最典型範例,一隻翻不出如來佛掌心的潑猴,卻被這個國家的創意工作者們翻來覆去地拿原著開涮或暴改,漫畫、卡通、電影、遊戲無所不在,搶在TVB電視劇以及星爺《大話西遊》系列電影之前就已大鬧過天宮無數回合,至今依舊如初戀般地讀你千遍不厭倦。

模仿是對原創最大的恭維?此話或許已言過其實,我反倒最想恭維這種鯨吞蠶食、代代接力的占領,甚至是淬煉原創之後升級到了自成一格的境界。一部37年前問世而至今仍風靡全球的《七龍珠》動漫,更是奠定了孫悟空「已被歸化日本籍」的事實,起碼全世界的動漫迷是這麼認證「文化國籍」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若是地下有知,恐怕要悔恨當年投胎技術還不夠精湛,若他成為日本人,難說今天在文學與歷史上會更有市場、他的名字會被更加名正言順地介紹給全世界?

都在動不動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實我們自己的祖先也有消化不來或者不太識寶的時候,文化被別人崇拜,當做義子收養卻又被視如己出地悉心孕育,最後見他成長得分外標緻且無比爭氣,說不酸葡萄那都是假的。和服是從吳服演化的、菓子隋唐時代就有了,甚至文字也被借用,都是我們先有,然後「流傳」給人家、眼見著在別人手裡進化成翩翩彩蝶。

世界成了地球村,地球人有時在網上為了哪個文化歸根哪裡而吵得不可開交。這幾年中國一幫年輕人流行穿漢服上街自拍以及辦活動走秀,作為流行和文化復興的大使在推廣,頗有跟和服、韓服一較高下的味道。然而也同時看到,穿著傳統服飾飄逸出街的小姐姐,被自己的國民當街大罵是神經病的影片在網上轉發,我們的「文化贖回」有時並不是那麼順利,恐多有陣痛期待熬。

被吸收到的、保留下來的,就是誰的。一如淘寶,別人眼中的垃圾是另一人眼中的寶藏,文化也可以作如是觀吧!

別怪人家「模仿」或「借鑑」,而是我們以前放棄不要、祖先「玩剩的」、而我們後人又未曾把它認真當一回事,從沒想到去收回來好好研究,結果被外人撿走當成是寶。再說,人家有那個本事讓你愈看愈覺得是個寶,那就真沒什麼好說的了。

武俠與功夫文化在香港熬出頭之前,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只是打發時間的娛樂消遣,哪像現在都可以當作學問來研究。說到底,文化經誰認養已非任何人可以操心的問題,出落成了什麼模樣才是重點。

香港 日本 動漫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