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價目表
最早認識鄭板橋並非來自那傳世名句「難得糊塗」,而是一本1966年在台灣出版發行的《鄭板橋竹譜》。小學六年級時美術課開始教畫國畫,臨摹竹子是基本練習,鄭板橋的竹子簡單大器深得我心。一篇「大幅六兩」的書法拓印,排在竹譜的最後兩頁,年少時學畫不曾注意,最近收拾藏品翻到之後大為驚艷。
這本私藏背後最精采的故事,是它明明在台灣出版,卻因故飄洋過海流落到了香港的某一舊書攤裡,讓1970年代出差的父親買下帶回了台灣,這一兜轉簡直太離奇。而1983年舉家遷美前,不知為何我又順手將它塞進行李箱裡,縱使那時的我已擱置練習國畫多年。
在美國度過青春期之際,見識到了兩岸民間的「三通」,一下子記起了該畫冊的圖源,竟然是嚴禁民間往來時代、幾經輾轉取得的影印拓片,分外珍貴。
最愛鄭板橋不諱表明「白銀好過禮物食物」,送現銀「能鼓舞出好作品來」這句話非常可愛,絕對可以作為現今藝術愛好者與收藏者們,正確對待藝術創作者的參考指標;禮物被他視作「糾纏」,這「糾纏」選詞相當到位,不因時空地域更迭而過時,至今仍繼續驗證為至理。文人一樣要吃飯,也想過得滋潤富裕;「未必所好的禮物」收也不是、捨更麻煩,不乾不脆的人情多的是鬧心和為難,硬是用來付帳或抵債最最可惡。
他也強調厭惡殺價,沒那個美國時間跟你軟磨硬泡,就差沒接著說「愛買不買、再囉嗦就放狗咬人」了!要畫,付錢買就是了,在這個時候來套交情可不行。「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道出了多在應付人情的辛苦和無奈,文字縱顯高傲,但看得出來,鄭板橋的專業創作生涯中應該是遇到了不少俗爛客戶,才被逼出如是條款來。
綜觀古代書畫家,鄭板橋雖不是第一位公開「價目表」的人,但他能把「潤筆」一事編排得如此立場通透,堪稱千古第一。
想像時空倒移,如果鄭板橋有機會移民美國工作生活、亦或退休養老,那麼他的書畫生涯是否會比較順遂呢?
不由得要提這則親身經歷,多年前參加舊金山灣區一大型華人社區活動,適逢國內小有名氣的某書畫家來美探親,被主辦單位邀請到現場揮毫,書畫家大方將所有墨寶捐給主辦方當眾義賣籌款,其中有一幅籌得五千美元。當時就聽到身旁有位大爺小聲對隨行的女伴說了句:「才花不到幾分鐘寫出來的毛筆字,竟然值這麼多錢啊!」
同一天我還聽到這樣的話:「哇!一張紙上隨便撇幾撇墨,就能騙到那麼多錢喔!」
那一刻,我聯想起鄭板橋的價目表,以及想像他那一輩子所能遇到的各種「奧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