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黃仁勳與政學界大啖香港美食 聚餐名店被譽「大排檔代名詞」

史丹福大學教授巴塔查雅 傳被川普看中接任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德納粹碉堡變空中公園綠建築 都市綠化兼顧轉型正義

1940年代由納粹強迫勞動力建設而成的防空塔,於2024年7月重新落成,綠化轉型為有著「空中公園」的綠建築,「南德日報」認為此建築是德國舊建築綠化、實現碳中和的指標案例。(中央社)
1940年代由納粹強迫勞動力建設而成的防空塔,於2024年7月重新落成,綠化轉型為有著「空中公園」的綠建築,「南德日報」認為此建築是德國舊建築綠化、實現碳中和的指標案例。(中央社)

德國漢堡二戰遺留的碉堡近日有新樣貌,過去冰冷灰暗的戰爭遺跡經綠化,搖身一變成為有著空中公園的綠建築,今年7月開放以來,每天都能看見排隊參觀人潮,漢堡市民說,換新裝的碉堡像是「巨大石頭上,長出了美麗青苔」。

這顆佇立漢堡市中心的石頭已有超過80年歷史,它是納粹為抵禦英軍空襲所修建的「四號防空塔」(Flakturm IV),在戰火蔓延時兼具高射砲塔與避難所功能。二戰後,盟軍解除德國軍事武裝,光是牆體就厚達近四公尺的防空塔,因構造堅固難以拆除,被遺留在城市之中。

冷戰期間,不再被當作武器的「四號防空塔」曾短暫成無家可歸者的臨時庇護所,及存放城市重建材料的倉庫,其餘時間都被廢棄閒置,直到兩德統一、90年代房產開發商馬岑(Thomas Matzen)向漢堡市政府承租碉堡,改做音樂和藝術工作室及展覽空間,在裡面蓋一座攀岩館,讓碉堡漸成為當地文化與休閒生活的一部分。

不過「四號防空塔」龐大冰冷的外觀,仍不時讓人想起當年納粹強迫多達上千名來自德國歐洲占領區的勞動者,在極端惡劣環境下建造這座碉堡的歷史。於是2015年,當地社區與馬岑合作,提出綠化防空塔「空中公園」改造計畫,獲時任漢堡市長、現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支持。

歷時多年規畫與施工,今年7月,換了新裝的碉堡正式落成。原放至砲台的塔頂,變成一座面積達7600平方公尺的公共公園,從牆體到樓頂,種植超過2萬棵樹木和灌木,並建有一條環繞著外牆蜿蜒而上的「山路樓梯」,讓民眾可以模擬爬山的方式登上空中公園。

沿著「山路階梯」往上爬,隨海拔升高,漢堡愛樂廳、聖米迦勒教堂、易北河、港口貨櫃及遠處的風機將映入眼簾,到了塔頂的空中公園,可以看見許多漢堡市民與來訪遊客,舒適地坐在草地邊聊天邊看風景。

除了覆蓋混凝土牆體面、提升城市綠色覆蓋率的大量植被,負責綠化的景觀設計師也在建物中安裝了收集熱量儲存和蒸發過程數據的感應裝置,專家表示,感應裝置將幫助研究人員理解和分析建築物上的植物如何影響微氣候,對節能減碳具有很大幫助。

中央社記者採訪休憩民眾對碉堡綠化的看法,市民安娜說,「空中公園太棒了,令人難以置信」,表示人們可以簡單地提出一個綠化的想法,但如何落實又是另一件事,當植被隨著時間成長,愈來愈茂密之時,或許更能顯現碉堡綠色計畫的成功。

此外,還有見證漢堡80年城市變遷、年紀幾乎和「四號防空塔」一樣大的爺爺漢斯,他帶著兒孫、全家人一起來公園看風景。漢斯分享,縱使在漢堡住了一輩子,但卻從來沒有拜訪過這座碉堡,因為「它以前的樣子實在很難看」。

二戰與極權暴政仍深深烙印在經歷過殘酷時代的長者心中,在景觀綠化之際,公民團體也呼籲營運團隊,不可藉由綠化來美化與粉飾歷史,希望未來「綠色碉堡」也能實現教育與保存歷史記憶功能,規畫特定空間向民眾展示此處的前世今生,包括納粹德國曾經的戰爭與屠殺罪行,落實轉型正義。

目前參與綠色計畫的當地居民協會Hilldegarden e.V.,也在碉堡內部架設解釋看板,看板上除了有歷史見證者,闡述戰爭時只有持證居民能進入碉堡躲避空襲經歷,也公開不少當時碉堡作為砲台等戰爭武器、以及納粹當局強迫猶太人勞動蓋此建物的珍貴史料與照片。

在空中公園的一角,可免費一次觀賞到許多漢堡知名景點,包括漢堡愛樂廳、聖米迦勒教堂...
在空中公園的一角,可免費一次觀賞到許多漢堡知名景點,包括漢堡愛樂廳、聖米迦勒教堂、易北河、港口倉庫城,目前成為城市最熱門的遊憩與觀光景點之一,官方統計每日參觀人數約4000人。(中央社)

德國 納粹 減碳

上一則

以國又1高官為哈瑪斯突襲引咎辭職 精銳網軍部隊指揮官辭職信曝光

下一則

學者:台可聯手日菲 阻中國灰色地帶戰術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