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防颶風出奇招 佛州男子用綁帶固定自家 網友敲碗求後續

川普矢言終結美僑雙重課稅 拒絕再與賀錦麗電視辯論

Yes, but...?停止「肯定後否定」 技巧性對話帶出安全感

示意圖。(取材自pexels.com@RDNE Stock project)
示意圖。(取材自pexels.com@RDNE Stock project)

「不否定」帶來心理安全感

比「正面思考」「讚美」更有效的方法

「心理安全感」是哈佛大學組織行為學家艾美.艾德蒙森提出的心理學術語。

Google於二○一五年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擁有心理安全感的團隊或組織,績效傑出」。這份研究也使得心理安全感的概念廣為人知。

簡單來說,心理安全感是「團隊中無論誰說了什麼,提出什麼樣的意見、舉出什麼樣的疑問,都不必擔心被否定或拒絕」。

相反的,人一旦被否定(或被拒絕),會頓時陷入不安,導致表現下滑。

因此,無論溝通什麼事情,如果知道對方「不會否定自己」,就能放心交流自己的想法。

雖然一般提到心理安全感時,都和商業有關,才會讓人以為這是屬於團隊、組織的概念。但其實,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需要心理安全感。

當你養成「不否定」的溝通習慣,就能在人際關係中建立心理安全感。

這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站在對方的立場,會覺得你是這樣的人:

.不論我說什麼,你都會聽我說。

.我可以坦率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可以安心找你商量、交談、討論事情。

.我不會因為大失敗或小失誤而挨罵。

.我做不到某些事情也不會被嘲笑。

.我能夠好好做自己。

.和你相處起來感覺很自在。

.工作起來更有意思,更有動力。

如何?

這只是其中一些例子,不過,我相信你看了這些例子就能夠明白,藉由「不否定」確保心理安全感,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雖然社會一直鼓吹「正面思考」和「讚美」的重要性,但其實不需要想得那麼複雜。

只要做到「不否定」就好了。

目前為止,我已經說明了停止否定的效果,但重要的是,雙方不否定彼此的溝通方式,效果會更好。

心理安全感不是一個人就能營造出來的,必須由雙方共同建立不否定彼此的關係,打造沒有否定和拒絕的環境,如此才能確保心理安全感。

為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停止「否定式溝通」,養成不否定的習慣。

「肯定後否定」效果不佳的原因

「肯定後否定」(Yes, but)是一項知名的話術。

但各位要知道,這方法實際上幾乎毫無用處。

本質上,「肯定後否定」是先肯定對方的話或意見後,再接「但是」「可是」「話雖如此」「我倒覺得」等否定的詞彙。

當你想反駁對方時,「肯定後否定」可以「緩和否定的語氣」,但仍然是在否定對方。或許在對方聽來,這會比一開始就被斷然否定好一些,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都沒有效果。

原因在於,使用這項話術的人,通常「肯定」的部分只會用一句「你說的對」簡單帶過。

換句話說,對方並不會覺得「被肯定」。

這反倒還意味著向對方宣戰,準備開始否定對方。

那該怎麼辦呢?

最近較普遍的做法,是肯定後不否定對方的「肯定後補充」(Yes, and),但我想推薦的是,能讓對方心情更好的「肯定後表達情感」(Yes, emotion)。這是我自己開發的方法,除了出言肯定,還要釋出正面情感。例如:

「你很努力工作呢。感覺真可靠。」

「你考得很好耶。我好高興。」

「你剪頭髮啦?我覺得很適合你。」

像這樣肯定對方,並表達自己當下的正面情感。這麼一來,便能滿足對方想被肯定的需求,讓關係往好的方向發展。

做到這一點之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你的意見與對方是否一致都沒關係。

與其口是心非,不如陳述「事實」即可

但是,有些情況下,運用「肯定後表達情感」的話術必須格外小心。

假如你真的覺得對方新髮型不適合他,那該怎麼辦呢?

如果隨便使用「肯定後表達情感」的話術,卻言不由衷,對方可能會覺得你在嘲諷他。

這種時候,陳述「事實」即可。

電視節目主持人塔摩利就很擅長這種說話方式。他曾經參與一檔午間節目,常常在來賓進場時就馬上開口問道:

「你剪頭髮了?」

單純表達事實,不帶任何否定與情感。

只要認可事實,對方通常就會自己吐露心聲,好比說:「對,我非常滿意這個髮型。」或是:「我剪太短了,真傷腦筋。」

工作上也可以運用這個話術。

你對下屬說:「A公司的簡報結束了啊。」下屬可能就會回答:「我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聽天由命了。」或是:「結果差強人意,下週B公司的簡報我會再加油。」像這樣,下屬會自行補充,告訴你更深層的資訊。

而且,下屬也可能因為你的這一句提醒,思考結果的好壞,或是需要改進的地方。請各位務必嘗試這個方法。

將「欲望」與「行動」分開來思考

「保持沉默」聽起來容易,實際上卻非常困難。有些專業教練也很難默默傾聽客戶說話,會忍不住自己喋喋不休。

我過去參加教練培訓時,講師一再強調一件事:

「永遠記得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是你在說話?」

講師要我們將這點銘記在心。

「現在真的是你該說話的時機嗎?」

「你該不會只是克制不了自己想說話的衝動吧?」

換個方式說,我們要冷靜地判斷,明確區分「想說話的欲望」和「實際說話的行動」。

我經常將「想說話的欲望」比喻為「偷竊」。

我相信各位雖然有可能「出於想說話的衝動而忍不住說話」,但不太可能「出於想要某個東西的欲望而忍不住偷竊」。

我們知道「偷竊」是犯罪行為,能夠清楚區分「欲望」和「行動」,也被灌輸了「不應該這麼做」的觀念。

既然我們都知道偷竊不好,那麼,我們也應該將「忍不住出言否定他人」視為「不應該做的事」,清楚區分「欲望」和「行動」。

「想否定」並不等於「真的否定」,身為明理的成年人,要懂得「沉默」。

以下是某糖果廠商經理的案例。

這位經理與下屬面談時,總認為「自己要帶著大家做事,工作才會順利」,所以他總是話說個沒完,指示一大堆,令員工敬而遠之。

我建議他「主動保持沉默」。這位經理實踐了我的建議後,下屬反倒開始前來攀談,工作起來也輕鬆許多。他還驚訝地告訴我:「以前完全不說話的下屬,竟然提出這麼有趣的意見。」

我問他:「你認為怎麼做可以促使下屬發表更多意見?」他回答:「嗯……我想問問看大家最喜歡公司的哪款糖果。」於是他在面談時問了這個問題。

結果,所有下屬都開心地表示「從來沒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話匣子一開便滔滔不絕。

碰到願意傾聽自己說話的人,任誰都會欣然開口。面對容易交談的對象,人們也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資訊。

(本文出自《不否定的練習》,聯經出版/林健太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紐約世界書局購...
(本文出自《不否定的練習》,聯經出版/林健太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紐約世界書局購書專線:718-445-2665轉1)

(本文出自《不否定的練習》,聯經出版/林健太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紐約世界書局購書專線:718-445-2665轉1)

上一則

在穀倉拍賣花50元買的畫 如今身價上看6位數

下一則

美國人最愛的秋遊地點 這個歐洲國家打敗墨西哥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