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材新書 回憶在中餐館學到的一切
華裔權益人士兼紀錄片導演陳國材(Curtis Chin)於10月出版回憶錄「我學到的一切,都來自中餐館」(Everything I Learned, I Learned in a Chinese Restaurant:A Memoir),獲得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推薦,列為今年秋季「必讀書」之一。
日前他來到亞特蘭大,與讀者暢談這段他「不會與人交換」的獨特成長經驗。他說,生長在中餐館教會了他許多待人處事以及人生技能,是他「最好的老師」。
陳國材成長於70、80年代的底特律,自小在家族經營的鐘氏廣東餐館(Chung's Cantonese Cuisine)長大。他說此書不只是一本回憶綠,更是藉此向父母親道謝,也藉此向讀者知道,他的故鄉底特律並非只是一般人口中的沒落之地、犯罪之城,也有著獨特的另一面。
陳國材曾經製作紀錄片「陳果仁是誰?」(Vincent Who)以記錄1982年陳果仁(Vincent Chin)謀殺案,30多年來並致力爭取亞裔權益。當天在分享會上,他也提到了此事件對他的重大影響。他說陳果仁與他們家族關係親近,叔叔原本還預計擔任其伴郎。事件發生後,消息一直不甚透明,媒體直到了第12天才有報導。
期間,當地華裔常集結在他家的中餐館以交換訊息,釐清真相。然到了該案判決時,兩名嫌犯只被判罰款3000元,從未因此坐牢。他說,當時輿論多著重在兩名嫌犯的悲慘背景,然對於受害者家屬,以及整個華裔社群的沉重打擊及負面影響卻鮮少著墨。當年14歲的他深有所感,還致信媒體希望多由華裔角度報導,但未獲回音。
然而也因此事件,他於高中時加入校刊團隊,後來在大學學習寫作,更創辦了亞裔美國作家工作室(Asian American Writers' Workshop),致力於為華裔╱亞裔發聲。
陳國材也提到了他成長以來的身分認同轉變。他說在早年求學時,為了打破一般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他刻意的表現比美國同學「更為愛國」,而後他轉為民主黨,並曾為歐巴馬競選團隊提供針對亞裔的建議。談到近期兩黨針鋒相對,許多民眾水火不容拒絕溝通,他覺得中餐館或許是個雙方破冰的適合場合,「或許這是我們國家最需要的,從最尋常的對話開始,撫平既有的裂痕」。他建議大家可在中餐館「點春捲吃,但好好坐下來談談種族話題」("Come for the egg rolls, but stay for the talk on racism.")。
他說,我們不可能迴避此類話題,但應找出一種能讓雙方一起,能夠更了解對方的方式來對話,而非只是憤怒地相互指責謾罵,「希望這本書可以開啟此類對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