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青少年具區辨能力有助減緩憂鬱 專家籲父母同理給予協助
新學期展開,青少年總說好煩、好討厭,甚至抗拒上學或出現焦慮?父母或師長可試著從言語中觀察青少年的狀況,引導他們細緻區辨自己的負面感受,並適時給予協助,有助於他們適應新的學習階段與挑戰。
「負面情緒」區辨能力 有助減緩壓力憂鬱情緒
根據一項發表於《情緒》期刊的研究指出,能夠精確而細緻的區辨自己負面情緒的青少年,比不能區辨自己負面情緒的同齡人,較不容易罹患憂鬱症。研究發現,不善於區辨並標示負面情緒的青少年,例如使用籠統詞語如「我覺得很糟」這類表達者,經歷壓力事件後更容易出現憂鬱症狀;相反的,能夠區辨並標示負面情緒者,像是「我感到惱火」、「我感到沮喪」、「我感到很羞恥」等句子描述自己情緒者,更善於管理壓力導致的情緒和行為後果,進而降低負面情緒隨時間惡化成憂鬱症的可能性。結果證實,增加「負面情緒」區辨的能力,能夠減緩壓力所造成的憂鬱情緒。
覺察情緒來自何種問題 理解而不陷低潮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明,增加「負面情緒」區辨的能力,能夠先覺察、理解自己,知道情緒背後真正要因應的問題是什麼,就有助於減緩壓力所造成的憂鬱情緒。比如分手時有些人可能會為自己找很多分手理由,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如果能認清對方就是不再愛自己,能夠細分、看清現實狀況和自己所在意的,就不會陷入低潮而無法有效因應,也不會把力氣耗在那裡,減低負面情緒隨時間惡化成憂鬱症的可能性。若心情影響到生活,就需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同理、訴說、區辨、練習 四招面對負面情緒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父母或師長可找機會引導青少年學習、練習區辨負面感受,試著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同理心」了解、體會青少年可能經歷的憤怒與任何混亂情緒。
二、「願意說出」引導青少年願意敘述,從中協助釐清真正讓他們困擾的癥結點。
三、「區辨情緒」協助他們了解真實感受及情緒背後隱藏的訊息,例如表現出無所謂是因為感到無力、憤怒其實是對事物不滿、恐懼反應的是內心的不安等。
四、「多次練習」鼓勵青少年練習,有助於他們遭遇困擾時能從中檢視,加速找到讓自己感覺變好的因應方法。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184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