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退群」成「帶路」10周年成果檢驗指標
今年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10周年,北京也將在10月舉辦暌違4年的一帶一路高峰會,值此重要時點,義大利副總理兼外長塔加尼對中國的訪問,成為外界關注並檢視一帶一路10年成果的重要指標。
2013年,北京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稱。據中國官方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累計已與152國、32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但這些國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與東歐地區,像義大利這樣的老牌西方工業國家極少,義大利更是G7(7大工業國組織)成員中的唯一加入者。
2017年、2019年,北京兩度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任義大利總理都有親自到場參與,但是現任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右翼政府去年上台以來,多位高層即顯露出無意「留戀」一帶一路的態度。梅洛尼雖然有傳出在年底前訪問中國的計畫,但看起來會出席10月一帶一路峰會的機率已逾來逾低。
從紀錄上來看,義大利若退出一帶一路,也並非是首例。先前澳洲政府在2021年首度引用「外交安排政策法」,宣布取消該國維多利亞州與中國簽署的兩份「一帶一路」協議。
若是從經濟合作機制來看,波羅的海三國也已完全退出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而這一機制是北京在中東歐力推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
G7已宣布成立「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計畫,將於5年內籌集約6000億美元資金,投注到發展中國家,參與基礎設施的建造,這被廣泛視為抗衡「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
而上屆一帶一路峰會舉辦時,共38國領導人與聯合國秘書長、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參與圓桌會。在義大利或將「退群」影響下,今年論壇是否重現榮景,將是北京能否持續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力關鍵指標。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