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送出1份禮物換回36份?當心陷入龐氏騙局

美髮費用5年漲27%「打理門面」一次500元…傷不起

習提「新質生產力」成顯學 林毅夫:要因地制宜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2023年出席博鰲亞洲論壇資料照。(新華社)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2023年出席博鰲亞洲論壇資料照。(新華社)

「新質生產力」自202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之後,成為近來發展的熱門顯學。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近日在官媒「經濟日報」上撰文稱,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要根據各地現有產業基礎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宜發展新產業則發展新產業,宜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林毅夫在文中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已湧現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機、基因工程等一批新興產業,同時,已有量子通訊、核聚變等一些在幾年後可產業化的未來產業。不僅如此,隨第四次工業革命向縱深挺進,將來還有現在未能預見的新興產業出現。

林毅夫強調,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本質是技術變革帶來的生產力水準質的提高,並經由製造業生態的完善為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各地在發展作為新質生產力載體的產業時,最重要是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按照各地現有產業的基礎、資本、人力資本和自然資源條件,以比較優勢來布局,透過有效市場和政府的共同作用做大做強做優,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針對戰略型產業,林毅夫認為,其特徵是研發周期特別長,需要10年甚至20年,由於研發周期長需要大量的金融和物質資本的投入,發達國家資本長期積累,資本在要素稟賦中相對豐富,在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的產業和技術上具有比較優勢,中國尚不具有比較優勢,但這類產業關係到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為避免被「卡脖子」,需自己來發展。

習近平 人工智慧

上一則

北京鼎泰豐經營權糾紛 兩方人馬協商破局

下一則

港批准24萬高才 續簽目標1年5萬 議員:沒信心留人?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