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侏儒抹香鯨 現身深水灣 漁護署籲勿追鯨害命
相隔不足兩個月香港再現鯨蹤。繼西貢發現布氏鯨後,深水灣昨早出現一條疑似受傷的鯨魚,有海洋生物專家估計該鯨屬侏儒抹香鯨。
綜合媒體報導,有保育團體和議員憂慮重蹈覆轍,擔心市民出海觀鯨致鯨魚傷亡;漁護署則呼籲市民切勿出海觀鯨,如發現鯨蹤須保持不少於100米距離,減慢船速盡快離開,否則港府人員可能會採取執法行動。
根據文獻,自1973年以來有4條侏儒抹香鯨在香港出沒,分別於1991、2016及2021年。
網上片段顯示,鯨魚在海面載浮載沉,背鰭露出水面。警方昨早9時許接報指深水灣對開500米發現疑似受傷「海豚」,其後召漁護署及海洋公園人員到場。漁護署昨晚稱,傍晚在南區水域發現鯨魚,其後失去蹤影,正與本地及海外專家商討,以確定鯨魚位置、品種及健康等,密切監察。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稱,傍晚約6時在深水角對開海域發現鯨豚短暫出現,惟數分鐘後失去蹤影。
漁護署稱已聯同水警及海事處加強巡邏,並會指示接近鯨魚的船離開及對拒絕合作者採取執法行動。鯨豚動物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保護,不負責任觀鯨行為或故意干擾受保護野生動物,最高可囚一年及罰款10萬港元(約1.27萬美元)。
明報報導,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葛展榮估計,該鯨屬香港罕見的侏儒抹香鯨,通常在100米以下深海棲息,認為該鯨現身20至30米淺水水域不尋常,或因迷路、生病或遭船撞擊。他稱未見該鯨有明顯傷痕,但噴氣孔後方有凹陷痕迹,出現「花生頭」(Peanut Head),或是營養不良。
據報導,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稱,侏儒抹香鯨為小型鯨,最長僅兩米多,不排除因颱風誤闖香港水域甚至來港避風。
西貢水域今年7月出現長約7米布氏鯨,掀起出海觀鯨潮,布氏鯨同月底浮屍海面,驗屍發現背鰭前有新傷口,可能是船或螺旋槳所致。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認為經過上次深刻教訓,港府應加強勸阻市民出海,建議專家團隊每日出海監測,及早跟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