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資深情報官:俄官媒RT正試圖影響美選民支持川普

重用孫雯不當 霍楚、葛謨互相推責

內地電影「北京雜種」 港M+播出僅見「張元作品」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內地獨立電影「北京雜種」昨日在M+博物館放映,有報導指,電影片名無法通過電檢,必須刪片名才可在香港放映,查詢M+博物館網頁,也未見片名,僅顯示「張元作品」。電影圈認為「香港電檢處太敏感」,有學者認為不一定是因名字帶來「聯想」,或與電影中具中國文化反抗的背景有關。

綜合明報、香港01報導,電影報刊辦未回應片名不獲電檢通過的問題,僅稱不會評論個別影片的申請。M+博物館則稱,導演張元和 M+策展團隊更新了電影標題,以凸顯導演在節目的角色。

報導指出,「北京雜種」主角都是大城市「邊緣人」,或追逐理想換來失落,或率性而活陷入迷惘,是一群於新舊時代錯亂夾縫中不能自拔的「雜種」。片長88分鐘,曾獲3項電影節獎項,M+播放版本則為85分鐘。該片首映於1993年8月瑞士,至今未在內地院線公映。

據報導,「北京雜種」早前獲選為M+策展的「北京,如煙往事」放映活動,今年1及2月共放映兩場,為數碼修復版本。前日放映後設座談會,講者為張元,該片美術指導劉小東亦有出席;根據網媒「大城誌」報導,張元被問到為何叫「北京雜種」,僅說這是個夠「狠」的名字。

若在Google以「M+北京雜種」搜尋,首個顯示為繁體字的「北京雜種」,是M+介紹該電影的網站,但進入網站後未見「北京雜種」4字,只顯示「張元作品」,英文為A Film by Zhang Yuan,其他電影則如常列出片名。內地百度、豆瓣、愛奇藝等網站則正常顯示片名。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稱,自香港電檢制度實施以來,從未聽聞要求改片名才可上映,大多要求刪剪內容,相信是審查員認為電影名字敏感,他認為「香港電檢處太過敏」。

浸大電影學院高級講師應亮認為,不一定是因片名帶來「聯想」的問題,或與電影背景有關,因電影反映當時中國的文化反抗,亦是地下電影,但M+已做宣傳,故有關部門要求改名,「(向內地)有所交代」。

香港 博物館 百度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名校低就? 史丹福大學博士考鄉鎮公務員 網友直呼「想不通」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