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風情/北上消費熱潮 港零售在「等死」?
香港經濟,長期以來觀察股市和樓市,現在研究香港經濟,更看重消費市道。
香港大學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最新報告預測香港第二季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至2%,反映本地需求減慢,預計第3季私人消費開支將出現新冠疫情減退以來首次輕微負增長。報告引述4、5月零售額分別按年下跌16.5%及12.9%,顯示零售前景嚴峻。
港大把本地需求與經濟增長掛鉤,香港過去對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不大重視,最新公布卻引起討論。史坦普全球公布香港6月PMI降至48.2,較5月的49.2再跌,且已連跌三個月,還是連續兩月跌穿榮枯線。
史坦普專家的解說,是指新訂單與產量於6月跌幅擴大,反映營商環境轉差。在經濟低迷下,加上區內競爭加劇,企業似乎正在掙扎邊緣。香港的財經報紙對此報導加上的大字標題,也突出營商環境轉差。
香港營商,一在出口轉口貿易,一在本地零售,前者只能看乾巴巴的數據起落,後者既有數據又有貼身感觸。以數據看,香港政府本周公布數據,說香港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05億港元(約39億美元),跌11.5%,遜於預期。港府解釋說是因消費模式轉變及港元匯率高企影響。
在貼身感受來說,香港一位專欄作家以一個國際品牌下調產品價格,說到香港零售業的問題,其後再談到香港零售的結構性問題,認為香港租金貴,人工高,從而引致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貴了,是不爭事實。
但是,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相繼通車,港人北上消費趨勢日漸成風,進一步為香港零售業帶來壓力。
另一位專欄作家直接以「本地零售在等死嗎?」提到深圳的山姆超市對香港零售市場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特別是7月開始山姆正式在香港推出網購,今日下訂單明天就能送貨上門,借物流之便連分店也懶得到港開設,就能輕輕鬆鬆搶占香港市場分額,相信香港零售將會愈見艱難。又說香港本地零售與其唉聲嘆氣坐以待斃,倒不如想想如何在當今環境生存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