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歲小學生真牛 在醫院牆上發現幾億年前化石
在人來人往的醫院裡,石板上的花紋,竟可能是幾億年前的化石。上海嘉定就有一名10歲的小學生聶子敬,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就診時,發現醫院大廳裝飾石板牆上,有不少「化石」的痕跡。
據新聞坊報導,聶子敬在視頻中透露,這些化石是在他醫院兒科看病時發現的,「無聊看著牆就發現了,有個圓形圖案化石,我現在其實也不知道是什麽,還得要請教下地理老師」。
「我手指的這一塊小化石,它是『菊石』,大在2.5億年前,也就是『石炭紀』時期存在」。菊石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直到6500萬年前,也就是恐龍大滅絕後,再也沒有出現在地球上。但它的親戚鸚鵡螺還生活在南大西洋。「這裡有很多米粒大小圓形的東西,名字叫作『䗴』(tíng),是以前的海洋生物的一種,在化石中比較常見,一般以集體生存」。
上海市格致中學地理老師周逢春表示,小聶在瑞金醫院北院就診大廳裝飾石板牆上發現的,確實是早已滅絕的「菊石」化石、「䗴」化石和「三葉蟲化石」。小聶所找的化石以及他所表述的詞都是比較準確的,比如說在視頻中他提到的「䗴」「三葉蟲」「鸚鵡螺」「菊石」這類,確實是在那個地質歷史時期,在淺海環境中廣泛存在。
此外,「䗴」曾經是地球海洋裡無處不在的繁盛生物,它的中文譯名,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奠基人李四光根據它紡錘的外形,特意創造了「䗴」這個漢字。
對於小聶同學提出的圓形圖案化石,周逢春表示,可能是海百合的化石,海百合生存的時間和環境也是比較接近於「䗴」「菊石」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淺海中,在那個地質年代比較常見的一種化石。
聶子敬年紀不大,其實已經是上海市礦物化石研究會的成員。該研究會會長周易衫指出,小聶同學的視頻中的描述,還有些地方需要修正。「鸚鵡螺不是只有一個種,還有六個種活著,主要分布在西南太平洋。但小聶能知道這麽多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喜出望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