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薄瓜瓜竹縣南園婚宴晚間登場 未見政治人物出席

紐約州長霍楚宣布感恩節交通措施 駕駛小心以免挨罰

上海、台灣七大不同 住六年台女對「口音」最感驚訝

上海的文化背景與台灣差異很大。示意圖。(新華社)
上海的文化背景與台灣差異很大。示意圖。(新華社)

上海及台灣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當地人的生活模式也不盡相同,網友分析兩地七大不同之處,包括上海路上都是電動車、餐廳用語大不同、地鐵要檢查行李等,最讓她驚訝的是,平時說話音調偏中低音的台灣口音也被認為很「嗲」。

一名女網友在小紅書貼文表示,她是一名在上海生活6年的台灣人,有女性朋友近日自台灣到上海找她玩,朋友發現兩地有許多文化及生活習慣上的差異,讓她直呼「真的有很多細節都沒發現有所不同」。

第一,上海路上都是電動車,由於台灣仍以油車為主,因此上海的馬路比台灣安靜許多,而她的朋友近日在台灣買了特斯拉,到上海才發現兩地價差非常大,讓她很是心痛。

第二,餐廳用語不同,她帶朋友去吃日式料理時,發現有許多用語差異很大,如三文魚就是鮭魚、打包是外帶、西蘭花是花椰菜、勺子叫湯匙等。

第三,書店陳列的風格不同,她的朋友觀察到,上海書店陳列的書本書名多是鼓勵堅強、向上爬、反脆弱、擺脫共情等主題,而台灣則是比較溫暖或治癒人心,如擁抱脆弱等。

第四,上海搭乘地鐵要先檢查行李,在台灣搭乘捷運、高鐵都不需要,可以「絲滑的通過」。

第五,上海路上很多標語,例如要文明、要環保等紅字標語,台灣則是幾乎沒有見過,路上只有較多的諧音梗招牌。

第六,說話語氣不同,她的朋友音頻偏中低音,想不到還是被認出是台灣人,甚至被誇獎聲音很「嗲」,讓她非常驚訝。

其她人也分享差異見聞,「上海不存在到處按喇叭,外環內不允許按喇叭,還得禮讓行人過馬路優先」、「上海人不說勺子,是調羹」、「我們好像是綠的叫西藍花,白的叫花菜,各地可能叫法都不太一樣吧,同樣蔬菜的名稱是不同的東西,我記得我去廈門她們叫捲心菜是包菜」、「紅色大標語是鐵路沿線標配,每次回大陸看到這些都超親切。 如《橫臥鐵軌,不死也坐牢》」、「真的好好聽好嗲」。

地鐵 電動車 書店

上一則

美學者看中國留學生:由逃命與批判到鍍金與沉默

下一則

美中國防部工作會晤 美盼與解放軍東部戰區直接對話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