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華郵:2陣營正副總統候選人財產 與一般民眾的比較

降息效應 史指首登5700點 道指站上4萬2000點 同創新高

社群暴紅的中國「蠟瓶糖」之亂:嚼蠟吞漿的食安疑慮

蠟瓶糖在中國爆紅,網路平台上有大量吃播影片。(取材自抖音)
蠟瓶糖在中國爆紅,網路平台上有大量吃播影片。(取材自抖音)

「蠟瓶糖成份無明確標示,恐有安全風險。」近期台灣的社群網路上流傳「蠟瓶糖」的商品討論,發現是今年從中國大量散播相關吃播影片、又流行到了台灣。這種糖用蠟包裹糖漿,吃法是嚼外層的蠟並吃/喝裡面的糖漿。但由於在中國販賣的蠟瓶糖沒有明確標示成分、沒有正規包裝,製作使用的蠟種類也不明、恐有致癌風險,因此包括官媒在內的許多中國媒體都相繼呼籲民眾不要食用。

「蠟瓶糖」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的美國,名稱是Nik-L-Nip,由於經常被做成瓶子形狀,因此暱稱「蠟瓶」(Wax Bottles),如今在大型超市仍有販售。約在2019、2020年左右,這股風潮也吹到亞洲——許多南韓與中國的直播主,開始吃播蠟瓶糖,進而透過抖音、YouTube等平台流行。

「蠟瓶糖」(也有稱其為「蠟皮糖」)今年2024年在中國網路掀起熱議,大量吃播影片介紹這款「糖」,影片內容大致是直播主面前擺著多種造型顏色的蠟瓶糖,從中一顆顆挑選來吃,咬開外層的蠟之後就混合著裡面的糖漿一起咀嚼。直播主除了介紹口味之外,也提醒觀眾「蠟不能吞下去」,不停大聲咀嚼之後就從口中將蠟取出。

吃蠟瓶糖的吃播,直播主除了介紹口味之外,也提醒觀眾「蠟不能吞下去」,不停大聲咀嚼...
吃蠟瓶糖的吃播,直播主除了介紹口味之外,也提醒觀眾「蠟不能吞下去」,不停大聲咀嚼之後就從口中將蠟取出。(取材自微博)

微博等社群平台上有許多網民留言對蠟瓶糖表示好奇、想吃吃看,也有吃過的網民分享經驗,有部分給予正面評價,但較多評論是認為相當難吃、口感跟吃蠟燭或是塑膠一樣。中國網民紛紛表示:

「不是,蠟瓶糖這種東西究竟誰愛吃!為啥愛吃啊!我感覺跟蠟燭一樣。」

「這輩子不會再買蠟皮糖了,沒吃過這麼難吃的東西。」

「嚼了過後,牙齒是像被封了一層蠟,真的,難吃,拉黑!」

除了吃蠟瓶糖之外,也有不少網民自己嘗試動手做蠟瓶糖,而在中國購物網站淘寶上,除了大量賣家販售蠟瓶糖(價格從300顆10元人民幣,到1顆10元人民幣不等)之外,亦有販賣製作蠟瓶糖的模具(因為外層是蠟,所以蠟瓶糖和蠟燭一樣,可以任意做成不同形狀)。

大約在2024年開始,微博上有著極大量關於蠟瓶糖的討論,至7、8月間仍然熱議,爆紅的程度引起中國媒體關注,8月9日時山東省青島市委機關報《青島日報》就質疑蠟瓶糖的食品安全問題,報導指出蠟瓶糖的網店月銷量高達4萬件,且在社群平台小紅書上的美食分享帳號一旦分享吃播蠟瓶糖的影片,點讚數就能夠遠遠超過先前其他影片,宛如流量密碼。

《青島日報》舉例,原先粉絲數約60萬的帳號,發布的吃播影片大致點讚數是幾十人,但發出吃蠟瓶糖的影片後,點讚數高達3.9萬;原先粉絲數3萬多人的帳號,頻繁直播吃蠟瓶糖之後,半個月內粉絲數就漲到超過10萬。流量效應讓更多網紅趨之若鶩地拍吃蠟瓶糖的影片,抖音上的蠟瓶糖影片也是數不勝數。

不過在中國網路上販售的蠟瓶糖,大多沒有正規包裝、沒有標示生產商、也沒有明確的成分標示(僅寫著食用蜂蠟和色素)、亦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代號等,青島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韓磊就對標示不清的蠟瓶糖表示疑慮,表示存在以工業蠟代替蜂蠟的可能性,而工業蠟中可能含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即使沒有吞嚥,也容易在咀嚼過程中隨唾液進入人體,因此呼籲中國網民不要盲目跟風食用。

在中國可以買到的蠟瓶糖,網購平台和包裝上都沒有明確的成分標示。(取材自微博)
在中國可以買到的蠟瓶糖,網購平台和包裝上都沒有明確的成分標示。(取材自微博)

到9月12日,中國官媒《人民日報》也注意到了蠟瓶糖熱潮,直接以標題「不要買!不要吃!這款網紅零食或含致癌物」的報導呼籲民眾不要食用,報導內容同樣直指蠟瓶糖標示不明,甚至有些號稱「手工自製」的蠟瓶糖外包裝僅有標註口味,沒有營養標示、生產商、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等重要資訊,對蠟瓶糖的安全性發出質疑。

《人民日報》的這篇報導採訪了多名食品專家,專家意見均指出此類標示不清的食品不知是否合格能夠食用、亟待監管,而即使蠟瓶糖的蠟沒有被吞嚥,但一旦放入口中,都應當成食品處理、須符合食品規範。報導亦引述有中國民眾將蠟瓶糖送去實驗室檢測,發現成分裡根本沒有蜂蠟,反而還有致癌物多環芳香烴。

多環芳香烴於自然界存在於煤和焦油的沉積物,臨床實驗報告指出:若長期接觸高濃度多環性芳香化合物的混合物,會引起皮膚癌、肺癌、胃癌及肝癌等疾病。

「蠟瓶糖」的風潮究竟從何而來?在網路上追溯,可以發現中國並不是第一個開始流行吃蠟瓶糖的東亞國家,在最遲在2019年、2020年左右,已經有許多南韓的吃播影片在吃著這種用蠟包裹糖漿、做出多種造型、顏色鮮豔的「糖」,糖的名稱則寫著「蠟瓶」(Wax Bottle)。

這類影片標註Mukbang ASMR,Mukbang是韓語「吃播」的發音拼音,ASMR則是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的縮寫,意思是「自發性知覺神經反應」,網路常見說法是「顱內高潮」,標註ASMR的影片會有一些特定的聲音,使聽見聲音的觀眾情緒放鬆、感覺舒服。而很多南韓的吃播影片就將Mukbang ASMR兩個詞加在一起,表達用吃東西的聲音使觀眾放鬆療癒,像是吃蠟瓶糖的影片,就充滿吃糖的人口中大聲咀嚼蠟的聲音。

沃爾瑪販售的Nik-L-Nip。(取材自沃爾瑪)
沃爾瑪販售的Nik-L-Nip。(取材自沃爾瑪)

有些影片則寫著這種糖果名稱是Nik-L-Nip——事實上,這才是這種糖果的「正式名字」。Nik-L-Nip早在20世紀初期就出現在美國,具體被發明的時間不明,經常被做成瓶子形狀因此暱稱「蠟瓶」,蠟瓶顏色(或者說,裡面糖漿的顏色)有橘色、櫻桃紅、黃色、綠色、藍色等等,口味是各式水果味道。

Nik-L-Nip的名字由來,是組合了Nik和Nip兩個單字,Nit的意思是鎳幣(nickel),因為這種糖果最早面世時的售價就是5分美元,即一個鎳幣的面額。Nip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蠟瓶外型酷似常見的烈酒迷你瓶,在美國部分地區這種迷你瓶就被稱為nips;另一種說法則是,吃這種糖時要先咬掉外層的蠟、喝裡面的糖漿,就像是用牙齒開瓶的動作一樣,因此用Nip指代這個咬(bite)的舉動。

至今在美國大型連鎖超市沃爾瑪和購物平台Amazon仍可以買到Nik-L-Nip,沃爾瑪網站頁面上有Nik-L-Nip成分的詳細標示,外層的蠟並沒有號稱是蜂蠟,而是寫著精製蠟(Refined Wax),並在產品描述介紹這款糖果的吃法,以及外層的蠟可像口香糖一樣咀嚼。在美國同樣也有嘗試吃Nik-L-Nip的影片,試吃者嘗試之後表示嚼起來的感覺像是塑膠。

Nik-L-Nip在被發明後100多年,先是因吃的時候發出的咀嚼聲而在南韓的吃播影片受到歡迎,幾年之後又突然在中國網路爆紅起來,具體是誰最先開始在中國網路上介紹這款糖果、誰開始製作蠟瓶糖在中國銷售已經不可考,不過在中國各處販賣的蠟瓶糖,由於其成分標示不明,尤其是外層的蠟究竟是否真的是蜂蠟、或者其實是不可食用的工業蠟,這一點屢遭質疑,在食品安全的考量上,恐怕仍得打上大大的問號。

在蠟瓶糖出現於台灣網購平台之後,由於也無明確的成分標示,台灣衛福部次長林靜儀9月17日表示已請食藥署進行了解,並指出如果蠟瓶糖未經審查核准就輸入販賣,便涉嫌違法,視違規情節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處理。而蠟瓶糖的賣家如果未經標準進口審查程序,便違反了食安法,民眾可向衛生局檢舉。

在美國同樣也有嘗試吃Nik-L-Nip的影片,試吃者嘗試之後表示嚼起來的感覺像是...
在美國同樣也有嘗試吃Nik-L-Nip的影片,試吃者嘗試之後表示嚼起來的感覺像是塑膠。(取材自YouTube)

上一則

跨欄女神吳艷妮自封「大滿貫」 網疑含金量:侮辱大滿貫

下一則

用鉛塊偷換45公斤黃金 新疆女店員3年變現近2千萬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