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中國1年「潤」出2540億美元 規模遠超2015房產泡沬期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隨著中國經濟出現不穩定跡象,儘管北京當局對資本外流實施嚴格監管,一些中國民眾仍正尋求海外更安全的資金存放方式,截至今年6月底的4個季度裡,估計有高達2540億美元(約1兆8100億人民幣)資金透過比特幣、藝術品等非法管道轉移海外。過去幾年資本「潤」出中國規模甚至遠大於2015年上一輪房地產泡沬時期,超過近十年前資本外逃高峰。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的資本外逃問題由來已久,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動盪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之際,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房地產市場崩潰,許多家庭財富嚴重縮水,投資者對國內市場的信心持續下降,投資者因此尋求將資金轉移至更安全的海外市場。儘管中國嚴格本管制個人每年兌換外幣的額度限制在5萬美元,但大量資金仍設法逃脫監管流向境外。
據經濟學家和華爾街日報數據分析顯示,過去幾年中國的資本外逃規模甚至超過了2015年和2016年,那時正是中國經歷上一輪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時期,2015年據稱有1兆美元資金逃離中國,隨後在中國政府加強資本管控後有所縮小。
近年因疫情和其他經濟等影響,經濟學家認為,資金外逃的趨勢再次抬頭。截至今年6月底的四個季度裡,從中國可能流出了高達2540億美元的資金,這一數據超過了近十年前的資本外逃高峰。不過,由於中國的經濟規模已今非昔比,資本外流占整體經濟的比例相對較小。
報導指出,資本外逃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新冠疫情的衝擊、對民營企業的嚴厲打擊,以及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潛力的廣泛擔憂等。投資者使用了如高價購買進口商品或運輸貴重物品到海外等傳統手段,也利用加密貨幣進行資金轉移等現代技術。但由於這些方法的高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參與者面臨著法律制裁的風險。
中國政府在2021年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但設立加密錢包仍然合法;此外,藝術品交易也成為轉移資金的一種途徑,通過在香港拍賣藝術品,將所得資金以外幣形式存放在境外,從而規避資本管制;私人銀行和家族辦公室也在協助客戶通過複雜的公司結構進行資金轉移,為投資者提供了規避政策的可能性。
面對持續的資本外逃,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打壓和制裁,違法者可能會被罰款或面臨刑事指控。然而,資本外流仍在繼續,這表明國內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根本問題在於國內經濟的吸引力不足和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環境的擔憂,導致投資者不惜鋌而走險。如何恢復投資者信心、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是中國政府亟需解決的課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