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AI需電孔急 台灣非核化面臨困境 對核能態度鬆動
在日本福島核災後,台灣與德國不約而同推動非核政策,然而,隨著賴清德新政府的上任,台灣當局對核能的態度正在鬆動,尋求「非核轉型」的可能性,原因是在人工智慧(AI)熱潮與半導體產業的榮景下,電力需求急劇增加,升高了使用核能的迫切性。
朝鮮日報報導,台灣對貿易的依賴度高,穩定的電力供應對台灣至關緊要。舉世將核能視為零碳排、高經濟效益的乾淨能源。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10月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示:「政府並非不了解國際趨勢的變化」,並表示「對未來新的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然而,基於過往的非核政策,政府將按原定計畫,在明年完成核電機組的關閉。自前總統蔡英文時代以來,非核家園一直是民進黨的指標性政策,推翻此政策在政治上並不容易。實現非核轉型需要黨內共識,但目前仍有不少反對聲音。
自今年5月上任以來,總統賴清德已多次暗示調整非核政策。政府已設立了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並吸納了如電子製造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等主張核重啟電的人士。院長卓榮泰在7月底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為因應AI和半導體產業的電力需求,將對2030年核電重啟問題進行討論。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今年6月於立法院表示:「過往預計每年電力需求增長約2.7%,但情況已改變」,「隨著AI產業的爆炸性成長,未來十年電力需求將每年增加超過3%」。不過,對於中止非核政策,郭智輝指出「經濟部僅為執行機關,此事應由立法院決定」,強調黨內共識的重要性。
自推動非核政策以來,台灣在2018年至2023年已關閉四座核電機組。今年7月,核三廠1號機組已停止運轉,明年5月將關閉2號機組。在2021年的公投,核四廠的商業發電計畫未過關,在進度早已超過90%的情況下,卻遭到中止。明年,台灣將實際達成非核目標。
在非核政策啟動前,核電占台灣總發電量約12%;去年此一比率已降至6.3%,今年進一步降至3%,明年預定降至零。
蔡英文政府原定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將電力結構重新調整為80%的燃煤、燃氣發電,與20%的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然而,截至去年,再生能源占比僅為9.5%,要在明年達到20%幾乎不太可能。由於國土狹小,風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資源有限,台灣與韓國面臨同樣的挑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