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民主黨對拜登辯論表現大為惶恐 該怎辦卻無共識

好市多烤雞換環保新包裝 消費者不領情

間歇性斷食 華裔教授親測7個月:減重有效

何鼎展示貼在手臂上的葡萄糖監測貼片,與他的每日飲食。(圖/受訪者提供)
何鼎展示貼在手臂上的葡萄糖監測貼片,與他的每日飲食。(圖/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數位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Digital Medicine at the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所長何鼎(Dean Ho)教授,以自己為實驗對象,開展了一項前所未有的、為期七個月的間歇性斷食研究。它結合了數位健康技術,展示了這種飲食方式的潛在好處,其成果於近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NAS)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同行評審期刊PNAS Nexus上。

何鼎體質健康,長期進行重量及有氧訓練。在2023年5月至11月期間,他每天斷食20小時,其餘時間僅攝入綠葉蔬菜、食用種子、橄欖油、瘦肉蛋白和其他地中海飲食中的常見食物,並配合嚴格的健身計畫。同時,他使用了感測器和可穿戴設備,監測血酮(ketones)、血糖、血壓和體重。

七個月下來,他的健康狀況顯著改善,體重減少7.5公斤(約16.5磅),握力增加20%,能夠舉起比以前重10%的重量,並在40分鐘內完成了1000次伏扡挺身(俯臥撐)。研究結果表明,間歇性斷食和運動可迅速影響酮體水平(ketone levels),並且清晰可測,在達到一定水平後便開啟了「代謝開關」(metabolic switch),將體內主要能量來源從糖轉變為脂肪,進入酮症狀態(ketosis)。研究結果還表明,個人可以根據自身健康數據動態,個性化定制其健康管理策略。

何鼎並不建議所有人每天都要斷食20小時,而應找到對自己安全並且適合的時間表。從平日的小習慣開始,是建立全面健康計畫的好方法——包括咖啡不加糖,然後逐步不加牛奶,不攝入含糖食物等。同時,享受過程也很重要,不宜直接進行激進的斷食計畫。此外,存在既有健康狀況的人,在實施斷食計畫前,諮詢醫生非常重要。

何鼎在洛杉磯長大,並在派洛斯福德斯(Palos Verdes)完成小學至高中學業,後於洛加大取得生理學學士、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及博士學位,2012年成為洛加大教授。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系主任、教務長講座教授(Provost's Chair Professor)。他曾獲玉山科技學會獎學金,也是南加州中華科工學會(CESASC)永久會員,並於2023年獲頒CESASC成就獎。

新加坡 洛加大 加州

上一則

洛縣警局尋找失蹤華人Wai Chan

下一則

巴沙迪那劇院「大使禮堂」4500萬掛牌待售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