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黃伊華:心理健康危機 留意患者徵兆
市長社區心理健康辦公室(Mayor's Office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主任黃伊華(Eva Wong)3日接受本報獨家專訪,表示疫情後的心理健康危機對紐約市造成極大衝擊,罹患相關疾病的亞裔,因文化差異和生活壓力不敢直面身心的真實狀況,建議身邊家人學習識別心理問題的徵兆,幫助患病者把握診治黃金時期。
黃伊華去年7月11日經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任命,擔任市長社區心理健康辦公室主任,她透露,上任至今工作忙碌而有價值,因疫情後心理健康問題在全市變得普遍,伴隨仇亞犯罪的打擊更使亞裔民眾內心充斥焦慮,但由於「罹患心理疾病是丟臉的」保守認知,使不少亞裔病患不敢向外界求助,以致惡性循環,生活在陰影中。
「我們需要開啟患者的心門,讓人們知道,心理健康問題和普通感冒一樣,都是可以正常求助和治療的。」黃伊華表示,在她多年的心理健康臨床服務中,她發現心理疾病在亞裔中是「污名化」的存在,因而患者會選擇掩蓋身心真實狀況,說服自己和周圍人不要擔心,不再去探究悲傷、哭泣、憂鬱、焦躁的真實原因,直到情緒難以控制最終爆發,才發現已經錯過了醫學幫助的最佳時期。
「我希望人們知道,當自己感覺不好的時候,說出來並不會給關心你的人造成負擔。」黃伊華說,政府在去年開設了988心理健康熱線,是同911一樣急救的存在,任何感到情緒負面的民眾,抑或是發現自己身邊人情緒反常的讀者,都可以及時撥打,尋求專業的心理疏導諮詢。「我自己也撥打試驗了其中的中文服務,發現只要你需要說中文的員工,對方都會幫你轉接。」
她也建議,「直接表達關心」是幫助身邊心理闕值為負數的朋友、家人、愛人最有效的方式,但關心的話術非常關鍵。「通常對方都會拒絕,說自己沒事,你可以表示理解,回應『不要緊,我只是關心你一下,等你願意的時候,可以跟我聊聊天,我都願意聆聽』。」
黃伊華說,「陪伴」與「理解」是面對心理問題患者的重要準則,也建議當家長發現孩子有情緒反常時,千萬不要因為太緊張就去指責孩子為什麼不能更健康,「有些孩子所接受到的最多的負面評論,其實都是家長口中說出的,久而久之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對身心健康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
黃伊華建議想要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幫助的新移民、留學生、無證客等,都可以加入紐約市公立醫療系統「紐約關懷」(NYC Care)計畫,免費或低價獲得醫療診治。詳情可參考:https://www.nyccare.nyc/。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