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關稅大刀最傷亞洲 美前10大進口國6個在亞洲

長島區域化計畫 紐約州教育廳:不會強制執行

銀行存款遭盜領 華人訴苦求償 籲銀行改善系統漏洞

朱立創為三位受害者示威。(記者高雲兒/攝影)
朱立創為三位受害者示威。(記者高雲兒/攝影)

在銀行帳戶被盜、失款事件頻發的背景下,皇后區法拉盛社區守望互助隊隊長朱立創21日在法拉盛舉行一場集體投訴會議,出席的三名受害者皆因存在銀行的錢遭盜轉、支票被盜領,向銀行索賠卻不得其果,其中一名受害者更遭盜領近4萬元;集會者呼籲銀行應重視客戶權益、改善系統漏洞。

當天共有三名受害者來到現場,傾訴他們的銀行款項被詐騙分子轉走的經歷。受害者之一的左建華表示,她在2023年2月向兒子的花旗銀行帳戶轉帳1萬元,在接到銀行打來的確認電話時,因為不會英文,在溝通上出現問題,導致銀行決定將其兒子的帳戶在60天內關閉。

銀行表示,帳戶餘額1萬5848元將通過支票形式退還。同年4月13日,由於仍未收到銀行承諾的退款支票,左建華的兒子再次聯繫支票狀態,客服表示支票已於當年3月28日寄出。

然而,在2023年5月10日,左建華從花旗銀行緬街分行得知,支票已在4月18日被他人兌現。左建華感到失望的同時,要求花旗銀行全額退還被盜款項,為失職負責,但至今沒有得到一個明確回覆。

●錢被盜轉 苦主吃悶虧

相對來說,謝燕清的案件更為簡單,但也更讓人匪夷所思,去年5月16日,謝燕清查看自己大通銀行的帳戶,發現前一天被轉走2000元,而他竟然未像往常一樣受到短信通知,於是他立刻向銀行反映,並在17日收到銀行轉來的2000元賠償;但是到5月30日,他發現銀行再次扣除這筆錢,給出的解釋是,5月15日的轉帳是謝燕清自己轉出的。

謝燕清隨後去管轄事發地的警察局報警,警察瞭解情況後,表示無法立案,謝燕清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他回想起來,事發當天,他手機上的大通銀行應用消失,他重新下載才找回來。目前他未關閉該銀行帳戶,「改了密碼,但是不敢存很多錢了」。

●買房首付款近4萬消失

相比之下,林文輝的損失最為嚴重,2020年8月19日因計畫貸款買房,她將首付款存入準備貸款的布碌崙(布魯克林)8大道的華美銀行,總金額為14萬5000元,但在10月28日,她發現帳戶竟無故消失了近4萬元。

林文輝前往79分局報案,但是因為需要調取監控等手續,年近七旬的林文輝跑了多趟,「又是疫情啊,又不懂英文,真的很辛苦」。

在她將所有的警方立案報告發給銀行後,被告知證據不足;於是她只能求助華埠一律師,對方在2021年9月收取她3500元後,直到今年1月才告訴她,無法解決,之後竟然人間蒸發,再也不回覆林文輝。

買房錢就這樣不翼而飛,林文輝欲哭無淚,21日下午,她和朱立創、左建華、謝燕清前往法拉盛羅斯福大道的華美銀行舉牌抗議,並喊著「還我血汗錢」的口號,除了要求銀行賠償,還要求銀行確保客戶財產安全、改善系統漏洞,引得路人圍觀。

在集會過程中,一名銀行工作人員上前詢問案件號碼,沒多久又把大門鎖住,當時時間僅為下午4時,比預計的關門時間早了一小時,此事讓林文輝更加憤怒。沒多久,兩名經理出面交涉,詢問事件緣由以及林文輝的證件信息。林經理說,因為事件發生在四年前,所以需要時間調查,但是大概需要多久無法給出。

朱立創表示,他組織的銀行投訴維權群有400多人,大多數人遭遇的情況和三人類似,但是鮮少有人真正把損失討回,且大多數受害人都為語言不通的老人,也不擅於使用電子產品,「銀行轉帳方面也有疏忽,當事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就透露了信息,所以至今為止沒有很多解決辦法,很多事情折騰多年,在原地踏步」。

本報聯繫花旗銀行和大通銀行要求回應,截至截稿前無法取得回覆。

謝燕清、林文輝、左建華(從左至右)喊口號「還我血汗錢」。(記者高雲兒/攝影)
謝燕清、林文輝、左建華(從左至右)喊口號「還我血汗錢」。(記者高雲兒/攝影)
21日下午,謝燕清、林文輝、左建華、朱立創(從左至右)前往法拉盛羅斯福大道的華美...
21日下午,謝燕清、林文輝、左建華、朱立創(從左至右)前往法拉盛羅斯福大道的華美銀行舉牌抗議。(記者高雲兒/攝影)
林經理(右一)出面交涉,詢問事件緣由以及林文輝的證件信息。(記者高雲兒/攝影)
林經理(右一)出面交涉,詢問事件緣由以及林文輝的證件信息。(記者高雲兒/攝影)
朱立創感謝經理的幫助。(記者高雲兒/攝影)
朱立創感謝經理的幫助。(記者高雲兒/攝影)
林經理(中)表示,事件發生久遠,調查需要時間。(記者高雲兒/攝影)
林經理(中)表示,事件發生久遠,調查需要時間。(記者高雲兒/攝影)

支票 法拉盛 貸款

上一則

漫步、藝術、太極⋯屬於自己的高線公園

下一則

「唱響希望」鋼琴走進法拉盛鬧區 供路人彈奏聆聽

➤➤➤ 市政、民生、交通、安全、教育…關注大蘋果的熱門新聞,探討華人社區焦點話題,分享在地記者的觀察和看法,歡迎收聽「紐約客談」>>>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