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華人就醫 紐約市衛生局走訪東哈林區
紐約市衛生局長瓦桑(Ashwin Vasan)日前走訪位於曼哈頓東哈林區(East Harlem)的華盛頓政府樓社區(George Washington Houses),與哈林健康倡導夥伴計畫(Harlem Health Advocacy Partners)的中文社區工作人員交流,關注社區內華人的就醫情況。
由於租金相對低廉且政府樓密集,東哈林區長期以來都是低收入少數族裔的聚居地,近年,愈來愈多的華人長者也因難以負擔華人社區的房價而移居至此。不過,在東哈林地區能說中文的醫師或健康護理機構較為缺乏,華人居民需要長途跋涉前往華埠等地就醫和體檢,多有不便。有鑑於此,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社區機構也開始聘請能說中文的工作人員。
哈林健康倡導夥伴計畫目前由市衛生局與社區機構「公共健康解決之道」(Public Health Solutions)共同運營,服務站點遍布整個東哈林區。瓦桑走訪的站點於每周一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專為華人提供血壓測量以及健康諮詢服務,通曉國語和粵語的社工張Gobby介紹,諮詢服務的範圍比較廣泛,保險事務、用藥注意事項、日常保健常識甚至糧食券事務等,都可以幫助居民去溝通和翻譯。她表示,由於社區工作者並不能替代專業人士,因此他們的角色更多體現為「橋樑」,盡可能讓華人居民不出遠門就能與各種專業醫師、政府部門或保險機構取得有效溝通。
瓦桑表示,社區保健並非僅是醫生的工作。一些最基本的保健項目,比如體重管理、營養指導以及心臟病和糖尿病預防等,都是可以下放到社區層面來提供的服務。新冠疫情不僅摧毀了人們對公共醫療服務的信任,也摧毀了人們對自身健康的信心,而社區層面的保健服務正是重建這種信任的關鍵。瓦桑強調,獲取信任的最佳方法,就是用服務對象最親切熟悉的語言與他們進行溝通。
華盛頓政府樓社區住戶聯盟主席William Betancourt表示,免費幫助測血壓是目前進行得最成功的一項社區服務,頗受歡迎。21日的血壓測量活動有十餘位華人居民報名參與,東哈林居民孟女士表示,像測血壓這樣簡單的保健服務,以前只能去華埠找診所做,雖然交通還算方便,但畢竟不如直接在家門口方便。
居民徐先生當日剛剛聽說這項活動,但因遲到沒有趕上,便提前報名預約了下周的服務。他說,如果坐地鐵前往華埠尋醫,路程需要40分鐘,而現在直接下樓就能有服務,很方便。張Gobby表示,未來如果效果好,機構也許會考慮招聘更多中文人才並開設更多的華人服務站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