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保華人小巴 護華社文化
針對包括曼哈頓華埠在內區域的堵車費計畫,距離正式實施之日已越來越近,在法規制定者不斷落實計畫細則的同時,多個華人社區也逐漸意識到收費所帶來的危害,開始奮起反對。雖然過去多年的公聽會和民意收集期幾乎無人發聲,導致計畫通過才有所行動,但遲到優於缺席,只要是為華人爭取利益的行動,社區都應大力支持,比如近日不斷被呼籲的豁免通勤小巴一事。
在華埠、法拉盛和八大道等的華人社區內,特色景象之一便是處處可見的小巴招客標牌,以及沿街停靠的各色小巴,它們往返於主要華人社區間,乘客也多位新移民或是長者。由此可見,一大部分受惠乘客為剛抵紐約的新居民或是英語不佳的年長群體,他們均不夠熟悉當地的交通系統,唯有仰賴於華人運營的小巴。
然而,MTA在最新的會議中,仍未有將小巴納入豁免對象的名單中。如此一來,有多年歷史的華人小巴或將面臨成本升高的風險,間接導致弱勢華人群體承擔壓力,或是轉投非法營運的黑車產業。因此,於情於理,通勤小巴既是華人的重要工具,還是文化、親情和食物的連結渠道,讓跨區華社彼此無阻隔。
更重要的,保衛小巴即是保衛文化。以華埠為起點,早期華人创建了連結全市的大規模公交車和貨車運輸系統,最初因為汽車和貨車常常需要穿梭於東百老匯的中介所和華人餐館之間,來回運輸工人。如今,華人小巴已經涉足主流交通運輸業,甚至可以挑戰當地公交公司。
更別忘記,多年以前因市府打壓,華人巴士已大幅減少。如今輪到小巴,希望勿重蹈覆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