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直面死亡 導演赴紐約影展交流
台灣電影「春行」此前入選由林肯中心電影協會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聯合主辦的第43屆紐約「新導演/新電影影展」(New Directors/New Films Festival),導演彭紫惠和王品文近日前往紐約參與了影片的放映和交流活動,隨後也在紐約台北文化中心進行了拍攝分享。
該影展為電影行業內的全球重量級盛會,創辦50餘年來,曾先後拔擢並捧紅了多名新銳導演,包括侯孝賢、王家衛、賈樟柯、日本的濱口龍介以及西班牙的阿莫多瓦等。
「春行」的故事從一名不捨妻子突然離世的丈夫將妻子的遺體放進冰櫃起始,以倒敘的方式講述一段面對生命遺憾的旅程。影展官方對「春行」的評價為「寧靜優雅且深刻地描述過去與現在、城市與鄉村、生與死的二元性,讓觀眾深思『失去』之前與之後的過程,以及對你『愛』無法抹滅的痕跡。」2023年,本片獲得西班牙最有影響力的聖塞巴斯蒂安影展最佳導演銀貝殼獎,男女主演喜翔和楊貴媚也分別獲得香港和新加坡國際電影節的獎項。
「春行」將「死亡」的意象貫穿全片,有評論認為,這與東亞傳統的審美觀有所衝突。對此,彭紫惠表示,「死亡」並不是某些年齡段獨有的,尤其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我們每個倖存者都應該能體會到生命的脆弱,而翻開國際新聞,無時不在的暴力、戰爭與恐怖攻擊更讓人缺乏安全感。「死亡」,與每個人都並不遙遠。
王品文則表示,從個人層面來說,主創團隊都與自己的家庭關係密切,而隨著年齡增長,與至親之人終將到來的離別也會愈來愈近,「死亡」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
「春行」全片皆使用閩南語對白。彭紫惠介紹,本土方言除了更能烘托出家常的氛圍,讓台灣觀眾感到親切,同時也是對「死亡」意象的呼應。她表示,閩南語在她們這一代人的生命歷程中已經開始失落,「父母在家對我們說閩南語,但我們未來很可能不會再對我們的子女講閩南語。」此外,創作者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使用了罕見的超16毫米底片,也象徵著一種直面「死亡」的懷舊感。而對觀眾來說,悠閒地去電影院看一場慢節奏的電影,也隱喻著這些面臨消逝的事物與「死亡」這個籠罩不去的主題之間的聯繫。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