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英特爾宣布全球裁員1.5萬人 第一輪將裁掉這群人

喬州校園槍擊案槍手父子首出庭 父面臨最高180年徒刑

前駐華記者何偉出書 觀察兩代中國學生差異

何偉(左)在亞洲協會分享新書並講述重回中國生活的經歷。(記者劉梓祁/攝影)
何偉(左)在亞洲協會分享新書並講述重回中國生活的經歷。(記者劉梓祁/攝影)

在中國擁有大量讀者的前駐華記者何偉(Peter Hesler)近日在紐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舉辦座談會,談他不同時代在中國生活與觀察的不同經驗,並介紹了他於本月剛剛出版的書寫中國的新書「Other Rivers: A Chinese Education」。

何偉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與牛津大學,1996年參與「和平隊」的項目,首次前往中國涪陵做英語教育志願者,並根據他在涪陵兩年間的觀察和紀錄出版了「現代中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江城」(River Town: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

結束志願工作後,何偉移居北京,先後擔任「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和「紐約客」雜誌駐華記者,並根據這段職業經歷寫作了「甲骨文」(Oracle Bones: A Journey Between China's Past and Present)和「尋路中國」(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兩部書。他的作品2010年代在中國出版後,因其獨特的觀察視角與寫作風格,吸引了大批忠實讀者,並將「非虛構寫作」這一概念帶入中國。

何偉2019年重新回到中國,在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擔任講師並定居成都,但2021年因政治環境等原因而未獲續聘,被迫離開中國。他此次出版的新書便是以這段經歷為素材,通過對兩代中國大學生的觀察和對比,描繪出這個國家在25年間發生的政治、經濟環境與社會思潮的變化。

何偉介紹,當他再次回到中國教書時,他的學生們幾乎全是城市青年和獨生子女,擁有良好的教育基礎和開闊的眼界,有些甚至就是因為喜歡讀他的書才選了他的課。而在1996年的涪陵,課堂上的學生全部來自貧窮的偏遠鄉村。何偉透露,他與當年在涪陵的多數學生一直保持聯絡,他們畢業後幾乎全部憑自己的努力過上了有車有房有穩定家庭的中產生活,有些人還到沿海地區闖蕩並獲得了更大的成功。

何偉在書中將涪陵的學生稱為「改革一代」,他們信奉競爭和奮鬥並且確實能從中有所收穫。而川大的學生作為「習近平一代」,在價值觀和對未來的判斷上則與他們的前輩迥然不同,階級固化令他們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更高的躍升,全社會的高壓管治與思想禁錮也使一部分不願屈從的學生或者「躺平」、或者想「潤」(英文run的音譯,指逃離中國)。


在新冠疫情期間,美中交惡,在中國的輿論環境中,對於美國的敵視逐漸升溫。何偉說,他的女兒曾向他反映過,在學校中有學生大喊「打倒美國」等仇恨口號。不過學校老師第二天就特意對此進行教導,她用馬斯克(Elon Mask)的例子告訴學生,正是美國的開放包容和優秀的科學教育才成就了馬斯克,因此「每個國家都有它們的優點」。

何偉(左)在中國擁有大量忠實讀者,圖為他為讀者簽售新書。簽售現場人潮洶湧。(記者...
何偉(左)在中國擁有大量忠實讀者,圖為他為讀者簽售新書。簽售現場人潮洶湧。(記者許君達/攝影)

何偉作為一名外來者,在對中國的觀察和寫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及一些爭議。有現場觀眾問他,作為「陌生人」,在觀察一個地方和人群時是否會有局限。何偉表示,與故事中人保持一個微妙距離的「觀察者」,是講好故事的最佳位置。他結合自己的經歷說,無論是在涪陵、在埃及還是在他位於科羅拉多的家鄉小鎮,他都是那個並未身在其中的「陌生人」,但正因這樣,他才能用一個最巧妙的視角去觀察一切。

何偉透露,新書的中文版目前正與台灣的出版商洽談,短期內有望推出。但限於政治環境等因素,中國大陸版暫時沒有機會發行。

馬斯克 華爾街 疫情

上一則

「極信資本」為您快速搞定生意、房屋貸款

下一則

紐約客談╱總統競選 是時候回歸理性了

➤➤➤ 市政、民生、交通、安全、教育…關注大蘋果的熱門新聞,探討華人社區焦點話題,分享在地記者的觀察和看法,歡迎收聽「紐約客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