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曉」、「還錢」前進紐約亞洲影展 台式冷笑話逗樂觀眾
第23屆紐約亞洲影展目前正在紐約舉辦,為關注亞洲新銳力量的紐約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台灣創作者本次共帶來11部不同風格的影片,其中有三部獲最佳劇情片獎提名。部分參展的主創人員日前在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參加座談會,交流參展體驗。
獲得提名的影片「小曉」的導演靳家驊第一次來到紐約,他分享對於紐約的第一印象時表示,夜間的紐約滿是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讓他感覺很神奇。
曾獲金馬獎七項提名的「小曉」以靳家驊的切身經歷為原型,講述了一個過動症兒童的成長故事。靳家驊表示,把過動症主題延伸開來,就是在探索「個體在群體裡如何與人相處」的問題。他透露,他自己的孩子便是過動兒,在學校時常因行為不當而受懲罰和管束。幾年後,女兒班裡來了一名過動更嚴重的孩子,不僅調皮搗蛋影響其他孩子的學習,甚至導致老師身受工傷。
「我自己是個過動兒家長,但我同時又希望那個孩子能轉學」,這種矛盾的心態令靳家驊在影片中將「同理心」作為了一個人性的拷問。靳家驊說,影片希望傳遞的善念是,我們需要同理跟我們不同的人,同理帶給我們痛苦的人,甚至同理我們的敵人。
靳家驊介紹,他此前曾參與過全球多個電影節的展映,由於影片內容較為小眾和私人化,在不同地方收穫的觀眾反饋比較不一,比如日本的觀眾反響熱烈,而澳洲觀眾就比較無感。他期待紐約觀眾能展示出更強的包容性。
動作喜劇電影「還錢」的導演王鼎霖則表示,紐約的觀眾在他的影片上映後給出的反饋令打破了他最初的擔心。由於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相同的喜劇在不同語境下搞笑程度不一,但他從紐約觀眾的笑聲和反饋中發現,將「冷笑話」之類的台式幽默與好萊塢式的幽默點相結合是成功的。
擔任本次影展評審的台灣電影製作人陳劭怡表示,通過發展愈來愈蓬勃的紐約亞洲影展能夠看到,亞洲正在更廣泛地被世界看到。她說,台灣電影在國內想紅不難,但由於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想被外界看到還是不容易的,而這次如此多的台灣電影前來參展,反映了台灣自由的創作土壤對電影人的滋養。她表示,在台灣,可以嘗試很多種不同的題材,向外界傳達出的,是多元且自由的、我們喜歡且相信的價值。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