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舞蹈團「黃翊工作室+」新作「墨」 驚艷紐約
台灣舞蹈藝術團隊「黃翊工作室+」11月初在紐約林肯中心上演了新編作品「墨」,並獲得票房成功。紐約是「墨」在海外巡演的第一站,在林肯中心舉辦的兩場演出,門票幾乎售罄,令團隊大受鼓舞。
「黃翊工作室+」成立於2010年,以人與機器人共舞為人熟知,常在創作中融合多領域的創新模式,作品具有較高的科技比例。他們的經典作品「黃翊與庫卡」自2017年以來,已在19個國家巡演近90場。本次演出為台灣舞蹈團隊首次登上林肯中心的室內劇場,該作品也被藝術媒體評為秋季12個值得推薦的舞蹈及歌劇節目之一。
「墨」是藝術家黃翊與台灣書法名家董陽孜合作的成果。舞者從董陽孜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將書法藝術的精神韻味融入舞蹈動作中,還在舞台呈現上將藝術與機器人等現代技術加以融會貫通,以這種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表達東方傳統藝術之美。
巡演經紀人葉怡君介紹,她得到的一些反饋顯示,即使不懂書法藝術的美國觀眾,也表示他們從黃翊的舞台呈現中了解到「這種藝術是多麼獨特」。
黃翊介紹,他與董陽孜的這項合作,從敲定意象到創作完成,用了十年。他表示,董陽孜的作品十分大氣,他用了很長的時間沉澱和思考,結合自己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又幸運地遇到了最佳的配樂作品,最終才想好如何詮釋。而在這一沉澱的過程中,正逢動態捕捉等技術手段從進步到成熟,因而也讓他將現代科技更深地嵌入自己的作品中。
在「墨」的舞台上,主創者安排了多台機器人與藝術家共舞。因而在創作過程中,黃翊的思考不僅限於藝術本身,也包括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他表示,事實上,與真人相比,他更信任機器人。「機器人不會騙人,但與人類交往則會有太多的可能性。」
黃翊表示,機器人當然不能完全避免故障,但與機器人相比,燈光、幕布甚至舞者本身都可能因為各種意外而影響舞台效果。因此在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現實世界中,機器人給人類帶來的,更多的會是穩定性而非不確定性。
「墨」在紐約演出期間,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幫助聯絡安排了眾多友邦或友好國家駐聯合國代表前往觀看,以促進「民間外交」和「文化外交」。黃翊表示,這也正是董陽孜對他的期許。他說,董陽孜在合作過程中特別囑託,希望他的舞台呈現「不要讓觀眾睡著」,在通過新媒體和機器人保持現代感和動感之餘,也改變書法被認為是「傳統」和「過時」的觀點。據介紹,黃翊曾擔任台灣國家兩廳院的駐館藝術家,被認為是亞洲最高產的編舞家之一。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