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如何修復
新聞媒體作為民眾接觸社會脈動的前線媒介,不僅有責任傳遞正確事實,還需在報導民生議題時與大眾站在同一陣線,觀察社會角落的故事。透過媒體的公權力發現並提出問題,讓政府部門為面對大眾可能會有的質疑,而不得不做出改變,此種制衡模式為媒體的獨特權力。但在許多華裔民眾心中,將問題「投書媒體」常被視為徒勞無功之舉,民眾與媒體之間產生的不信任感,也削弱了第四權推動改變的潛力。
深究原因可見其多種複雜面向,以及信任關係建立的不易:缺乏成功的歷史經驗,恐為原因其一。過去許多華裔民眾反應的議題,小至如路燈故障、紅綠燈號誌年久失修,大至房屋權益、移民政策等問題,有時缺乏足夠聲量而未獲得實際改變。久而久之這種「說了也沒用」的挫敗感在社區逐漸擴散,導致許多人對媒體的力量失去信心,不認為媒體能真正推動變革。此外,文化因素也在其中起作用。傳統華裔文化中「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讓民眾不願公開討論社區問題,加上具名受訪的壓力,使得許多人抗拒媒體的接觸。
與此同時,媒體自身操作方式也影響了民眾的觀感。過去媒體曾忽略少數群體的聲音,或過於追求流量而淡化應關注的社區議題,都可能加深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過去仍有許多優秀記者深入社區,挖掘議題並成功促成改變的案例,可見媒體與民眾的信任並非不可修復。但媒體需自省並積極改變與社區的互動方式,透過社區參與、追蹤後續報導等方式讓民眾看見投書後的實際影響,當民眾看到自己的聲音能引發改變,信任便會逐漸建立。而媒體基於此信任,更能搭起社區和社會之間的溝通橋樑,讓雙方的互信成為改變的原動力。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