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若在20年前拿1000元投資Nvidia 現在已近百萬富翁

同時服用不同保健品?專家:這兩種混搭最危險

爸生前捐眼角膜 她盼受贈者替亡父看到更多風景

台北榮總器官捐贈移植團隊。(記者李青縈/攝影)
台北榮總器官捐贈移植團隊。(記者李青縈/攝影)

「也許在另一個事件他仍然過得很快樂」,器官捐贈者家屬周筱涵講述如何看待爸爸的離開,也打破傳統迷思,不認同往生者會找不到回家的路。台北榮總23日舉辦器官捐贈感恩會,邀請近年器官捐贈者家屬,以及受贈者家屬與會。

周筱涵的68歲父親今年初突然心肌梗塞,父女天人永隔,周筱涵23日帶著亡父的骨灰出席活動。她表示,爸爸早在1989年就簽署器官捐贈意願書,更是從年輕開始捐血,對於分享、造福他人不遺餘力,死亡前捐血次數就高達近700次;她受父親影響,大學時也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書。

傳統觀念上有的人認為捐眼角膜,往生者會找不到回家的路。周筱涵說,夢中還有見過爸爸一次,畫面中爸爸還是可以像以前一樣開車、出去玩,「也許他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很快樂,自己也完成了他最後的心願」。而爸爸剛離開時,巷口櫻花樹開的正漂亮,原本還在哀傷,後來想想現在眼角膜捐贈出去後,有人代替爸爸看了更多美好的風景。

目前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高達1萬1547人,今年的捐贈者總數僅有305人;對於醫療團隊而言,每一個有意願捐贈者的美意都不浪費,但在生命末期,器官捐贈、移植卻是在跟器官的健康程度搶時間,就怕時間錯過,器官無法繼續遺愛人間。

常見的大愛器官捐贈分成兩類,一種是腦死、一個種無心跳。台北榮總外科移植醫師陳正彥指出,大多的器捐屬於腦死,一般而言腦死器捐者,因為生命徵象穩定,有比較多彈性時間準備移植等手術時間。

陳正彥,然而有的腦死患者因為心跳、血壓不穩定,移植手術急迫,可能一被宣判腦死到執行手術,只有12小時的時間,器捐協調師得要抓準時間通知合格受贈者,甚至要求受贈者2小時內要出現在醫院等,否則就會錯過捐贈機會。只是生命徵象必須隨時監測,也有遇過個案原本生命徵象穩定,以為可以較有餘裕的處理移植事項,但隔天狀況驟變。

陳正彥說,無心跳者則多是生命末期病人,靠著葉克膜、插管等維生機制支撐生命,必須等待拔管等才是真正死亡,因此前置準備時間較為充裕。可是一拔管後,器官沒有血流經過,後續的移植手術更是要趕進度。

器官捐贈者家屬周筱涵分享如何面對父親死亡。(記者李青縈/攝影)
器官捐贈者家屬周筱涵分享如何面對父親死亡。(記者李青縈/攝影)
台北榮總外科移植醫師陳正彥。(記者李青縈/攝影)
台北榮總外科移植醫師陳正彥。(記者李青縈/攝影)

上一則

想變漂亮不止可以靠醫美 中醫曝針灸「這樣做」也OK

下一則

太晚進食增加糖尿病風險 研究:這時間點後就別吃太多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