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虎爸虎媽、移民犧牲大… 亞裔選手奪金 難逃刻板印象
每屆奧運,美國代表隊成員都會受到各方關注,專家指出,儘管亞裔運動員所占比例在近年來已有所增加,但媒體對亞裔選手的報導仍缺乏深度,常繞著選手「有嚴格的爸媽」、「移民之路犧牲很大」、「生活強調紀律」等敘述模式打轉。
專家指出,雖然這些確有可能是奧運選手生活的關鍵成分,但其他諸如選手的熱情和性格特質等面向,不被媒體重視報導或被抹除,反映的是:亞裔美國人長期處在危險的歷史情境中,人們拒絕將亞裔美國人描述為「完整的人」,即使在精英運動領域也是如此。
仍有「黃禍」種族主義隱喻
「放眼歷史,長期用來描繪亞裔美國人的用語,就算談的是亞裔美國奧運選手這樣的正面新生代,仍普遍帶有『黃禍』種族主義色彩隱喻和總是視亞裔為『模範少數族裔』,」亞裔美國人研究協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American Studies)主席詹妮弗.何(Jennifer Ho)說:「即使這些用語已被重新包裝過,仍然是將亞裔美國人指涉為集體的一部分。」
20多年前,華裔前冰后關穎珊的父親關惠棠(Danny Kwan)就常被形容為她成功的背後推手。幾十年後,花式滑冰選手周知方(Vincent Zhou)的父母也被放入相同框架下—他們為了讓兒子出人頭地,做出了很大的犧牲。
事實上,幾乎所有亞裔美國奧運選手都被說成「家人為他犧牲很多」,不論是日裔花式滑冰兄妹亞歷克斯和邁婭.澀谷(Alex 和 Maia Shibutani)、日裔花式滑冰選手長洲未來(Mirai Nagasu)、韓裔單板滑雪選手金善(Chloe Kim),都是如此。然而,當人們談到單板滑雪隊員肖恩懷特(Shaun White)的成就時,始終都是歸功他本人對這項運動的純粹熱愛。
詹妮弗.何指出,奧運選手與父母和生活中其他人物的關連,都只能視為他們成功的表面因素,但媒體不斷強化這樣的敘述,持續關注移民故事,其結果是:亞裔美國人對美國來說永遠是「新人」,不管他們已在此成家立業了多久。
曼尼托巴大學歷史學教授、加拿大花式滑冰管理機構 Skate Canada成員蒂娜.陳(Tina Chen)也表示,媒體經常加深亞裔美國人與更多美國人之間的距離;曾有媒體引述關穎珊的前教練卡羅(Frank Carroll)說法:「亞裔從出生第一天就被要求紀律。這種教育『哲學』和美國小孩從小被教導『親愛的,你有權堅持你的看法!』大不相同。」蒂娜.陳說:「歸根究底,人們說的是:我們不承認亞裔美國人本身就是完整的公民,所以人們一直在尋找亞裔美國人與所謂『普通美國人』之間的差異。」
「模範少數族裔」描述有害
詹妮弗.何指出,在「模範少數族裔」神話背景下,這些描述尤其有害;這麼多報導不斷強化奧運選手移民父母的「好移民」 敘事,有可能讓亞裔運動員陷入與其他邊緣群體競爭的局面。然後,隨著時光流逝,主流社會會更加安於這些敘述,因為這就是所謂「同化的故事」。她說,「人們會期待亞裔遵守規則,努力在既定框架內做到最好,而且亞裔還應該心存感激」。
(原稿刊登在世界新聞網2/19/2022)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