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分析:布林肯無突破 美中「穩步惡化」
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三天訪中行程,會談並未取得任何突破性進展,美國之音(VOA)分析指,美中關係雖然避免了分歧繼續擴大與深化,但仍有走向「穩步惡化」的趨勢。
康乃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艾倫‧卡爾森(Allen Carlson)表示,「很明顯,雙方在問題上幾乎沒有共同點。」從台灣、南海緊張局勢,到美國科技管制、貿易爭端及烏俄戰爭,美中兩國正面臨一系列重大缺口,而且似乎有愈來愈擴大之勢。
中國外交部26日公布雙方達成了五點共識,調子和緩,但其實具體成果僅包括確定了進行人工智慧對話首次會議,以及下個月舉行旅遊高層對話,在美國最關心的阻止中國繼續助俄的議題等,皆未獲得任何成果。
在周五的會議中,習近平仍如去年6月布林肯首次訪華時一樣,坐在會議桌的正中央,兩旁是雙方外交高級官員,但中方發布的信息顯得相對溫和。
「中美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當對手。」習近平說,雙方應該「以和為貴、以穩為重」。
布林肯此行曾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長達五個小時的會面,但王毅也態度強硬的要求美方不要炒作「中國威脅論」。中方雖然也提出了以往會晤中常見的涉及台灣、制裁等一系列核心問題,但語氣已趨於緩和 ,已看不到諸如「肆意」、「嚴正」等強硬用詞,而以「企穩」取代。
美國之音分析,這看似穩定和緩的另一面,核心分歧卻是愈來愈大,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正日漸加大。
就在布林肯訪問華前夕,美國國會通過包括對台灣援助的多項涉華法案,華爾街日報也引述知情人士稱,美國正在擬定制裁措施,切斷中國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部分的聯繫,其威力堪稱巔峰。美國上周日才宣布,可能推出針對中國的貿易制裁。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布林肯形容中美關係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關係」,所以必須繼續「就我們的分歧進行清晰的溝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誤判和誤解的風險」。
BBC指出,財長葉倫和布林肯分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兩次訪華,美國頻繁向中國派遣特使,發出合作信號;近幾個月來,中國也似乎採取更緩和的外交基調。
BBC分析指出,這次訪問雙方都在「耍狠」(playing tough),兩個國家依然處於對峙的狀態,僅僅在過去一個月美國就推出鋼鋁加稅、人權報告、TikTok禁令等中國所不樂見的措施。中國則不斷提醒自己在主權、安全和發展方面的「紅線」,並警告美國不要越線。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美亞關係教授拉納‧米特爾(Rana Mitter)表示,會談顯示,中國和美國都認為兩國關係的「溫度」需要降低一些,雙方都無意在台灣主權等問題上公開衝突。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