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軍演新科技亮眼 後勤補給時間最多縮短200天
在2024年「環太平洋軍演」中,美軍在執行作戰任務時大秀各項後勤與新科技,其中又以3D列印備受矚。3D列印是一項快速發展的新科技,美軍透過電腦利用3D列印,可快速生產軍事載具或武器系統的工具與零件,讓官兵申請補給料件不再受限於生產商與戰場的距離,有些過去申請後要200天才能拿到的零件,甚至當天就獲得,大幅縮短後勤補給時間。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與烏克蘭戰爭衝擊全球供應鏈與製造業,為確保後勤供應無虞的指揮官,開始將目光投向3D列印科技。本屆軍演的陸上與海上皆部署多台3D列印機,其中1台印表機安裝在海軍「薩默塞特號」兩棲運輸艦上。
「薩默塞特號」扮演「網路印表機」中心
當初在設計演習時,軍方想到在一處關鍵位置設立「網路印表機」,以協助戰場部隊與指揮官能更快地取得關鍵零件。「薩默塞特號」正是扮演「網路印表機」的角色,負責在操演中將3D列印出來的零件透過直升機運送到其他船艦上。
過去船艦如果要替換零件,要先向申請,向製造商下訂單,經過製造與運送,單位拿到替換零件時可能已過200天;現在透過3D列印技術,直接在海上生產製造,從列印到生產完工僅需數天,有些零件甚至一天內就可完成,讓需求單位不再受限與製造商間的地理距離,大幅縮短後勤補給時間與對供應鏈的依賴。
價格昂貴為缺點
3D列印機有兩大重點,一方面要夠大,足以生產優質零件;另一方面要夠小,讓軍方方便運輸。美軍將印表機內建在改裝的貨櫃中,目前安置在夏威夷卡內奧赫灣陸戰隊基地,演習期間再由軍卡運送道不同地點。
成本高、難以替換為缺點
成本高、尚未量產及難以替換,是3D列印機的缺點,並為其部署至戰場或周遭區域帶來挑戰。研發團隊表示,軍隊護送是相對安全的選項,但這意味著部隊需耗費額外人力。
但隨著印太地區如果爆發重大衝突,美軍勢必要想方設法縮短後勤補給時間,這讓美軍也嘗試在這屆環太平洋軍演中推廣3D列印科技,力道遠勝過往。負責研究3D列印軍事潛力的陸戰隊專業軍官派恩表示,擁有3D列印讓美軍物流網能覆蓋全球。
他表示,「這是3D列印在演習中最大規模的一次使用。我們一直在彭德爾頓營積極的工作,讓這項技術能夠投入演習、發揮實力,並透過艦隊展示它」。
本屆軍演有關3D列印的部分由FleetWerx與加州海軍研究學院共同發想與研發。FleetWerx的承包商塔克表示,「我們正提供3D列印科技給海岸防衛隊、陸戰隊及陸軍使用,我們現在嘗試將這項先進技術整合至一次演習之中。這是一個雄心萬丈的目標,但我認為我們正朝這個目標邁進」。
距離成為最關鍵因素
塔克強調,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有健康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而美軍重要武器系統往往就剛好在這些弱點之上。鑒於烏克蘭戰爭中,俄國的無人機與砲擊經常擾亂烏軍補給線,美軍最重要的就是讓後勤避開砲火熱區移動。
特別是太平洋廣闊的領域,更讓美軍高層注意所謂的「距離」的影響,指揮官除了要在大範圍內調動部隊,又要提供維持作戰所需的武器、燃料、水、食物及備料。
塔克警告,3D列印技術的快速成長可能會改變戰爭規則,但不可能徹底解決補給線問題。畢竟,軍隊需要快速取得零件,但3D列印機受限於價格、尚未量產,可能追不上戰場需求的快速成長。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