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 新華社:習近平是「改革家」繼承鄧小平事業
中共20屆三中全會15日登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政治局作工作報告,並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討論稿)」作說明。黨刊「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必須堅持自信自立」文章,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新華社亦發表萬字文章,以官媒身分首度對習冠以「改革家」之名。
為期4天的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三中全會聚焦經濟及改革開放,會議周四閉幕後將發表公報。
在外界關注三中全會能否端出牛肉之際,在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必須堅持自信自立」的文章。這是習近平201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間有關論述的節錄。
文章稱,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文章認為,自信才能自強。當今世界,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章指出,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好;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制度成熟而持久。「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
在人民日報發布8千字文字強調黨中央在習核心領導下,在歷史進程寫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後,新華社15日以長篇文章、紀錄片介紹習近平的改革歷程,逾萬字的特稿中首次對習近平冠以「改革家」之名,繼承、發揚鄧小平的事業。
新華社特稿稱,海外輿論稱中國新時代改革為「習式改革」,而非單純「經濟轉型」。習近平認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因此,改革目標是塑造新時代中國人,讓人「樹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
美國之音報導,歐洲很多中國問題專家都在分析這次三中全會及預計通過的政治決議,評估其在中國國內的影響及國際外溢效應。因為相對於鄧小平及其指定接班人江澤民、胡錦濤執政時期,習近平時代的不少改革舉措都被觀察人士視作開倒車的「逆向改革」。
美國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Stephen S. Roach)日前撰文,指一度備受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未能兌現其最大的承諾——讓市場在引導中國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相反,習近平領導下的是一個日益由國家主導的體制。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