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欣盈:核能是重要選項、2030淨零目標提升至四成
台灣各黨團立法委員抵達杜拜參與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民眾黨立委、台灣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在杜拜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核能是國際趨勢,也是台灣達成「2050淨零」目標的重要選項。此外,她承諾若執政會發揮金融專業加強綠色金融及碳定價政策,並將台灣2030減碳目標由現行24%提升至四成,以接軌國際。
COP28第三天,全球22國共同倡議在2050年前,將核能發電量提升三倍以實踐淨零,吳欣盈行前也相當關注會議進展,她說,核能絕對是全球趨勢,還能產製氫能,對台灣達成淨零有幫助。
吳欣盈認為,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CBAM)已經上路,就是為了處理碳洩露(境內產品在境外生產的碳排),台灣出口導向的製造業很多,「必須很真實地面對台電目前非常不『綠』的問題。」否則台灣企業將失去國際競爭力。
吳欣盈也觀察到,相比聯合國訂出2030年以前,將碳排減至基準年42%的目標,台灣政府的目標僅24%。吳欣盈說,民眾黨執政會把2030年減碳達40%納入政策規畫,力求和國際接軌。
具體要如何達成,核二、核三是否延役及核四重啟等議題,吳欣盈未明確回應,強調若執政會重新勾勒未來十年的能源藍圖,且國際上也有很多綠能、核能新科技可以引進,「也不能忽略反核能的聲音,要加強和民眾溝通。」
金融專業出身的吳欣盈相當「碳價」相關議題,她認為,國外碳定價最高已達每公噸9000元台幣,台灣政府速度太慢。她主張整併既有稅項,將預計2025年開徵的碳費改為碳稅,才能接軌國際碳定價方式。
吳欣盈認為,資金是引導淨零的重要工具,「透過綠色金融,可以創造台灣的氣候外交。」
她談起在立院力推的「主權基金」,她說,透過外匯存底成立基金,可以投資國際上的綠能與減碳科技,「不要把綠色轉型當成負擔,它可以鼓勵新創、投資,又兼顧地球永續。」
她說,參與聯合國氣候峰會等場合固然重要,但台灣官方外交機會受限,必須通過文化、金融等「第二軌外交」擴展台灣在外交上的彈性與效益。
吳欣盈表示,她在立法院致力將國內的投資標準、碳定價、個資及勞動法規接軌其他民主國家,就是為了讓台灣在國際綠色產業中,有更多投資機會。她期望未來執政能夠更完善地建立這些機制,「讓綠色轉型成為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