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皇后區威利點足球場新效果圖出爐 預計2027完工

花旗球場周邊賭場建案 將等待區長表態

歐洲經濟火車頭失速,德國能否再起?

德國近日罷工不絕,凸顯經濟困境十分危急。(路透)
德國近日罷工不絕,凸顯經濟困境十分危急。(路透)

火車取消、航班停飛,高速公路被憤怒的農民封鎖。

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今年開年以來並不順利。漢莎航空地勤人員二月中旬的罷工只是造成旅遊混亂的最新一起;之前火車司機在一月因工資糾紛而罷工,農民封鎖道路以抗議計劃削減補貼。

在一個以強有力的法律保護工人利益而聞名的國家,全面的罷工代表德國的困境有多深。

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去年出現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首次萎縮。前景也不明朗: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德國將成為2024年成長最慢的主要經濟體,僅成長0.5%。

更悲觀的預測顯示,由於經濟面臨能源價格長期居高不下、借貸成本高昂以及國內外對德國商品需求疲軟的影響,產出將連續第二年大幅下降。

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繼續產生揮之不去的影響。官方數據顯示,德國12月工業生產連續第七個月下降,這是有史以​​來持續最久的下滑。

但德國的問題也是結構性的,從勞動力短缺和層層官僚體制,到過時的實體和數位基礎設施都對生產力有負面影響。

數位化程度過低就是一個例子:根據歐盟委員會最近的報告,只有19%的家庭擁有光纖電纜連接高速互聯網,而整個歐盟的平均比例為56%。

經濟學家表示,當前最需要的是經濟改革。

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弗拉茨徹(Marcel Fratzcher)表示,「德國需要根本性的經濟轉型。」「德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未來兩年,而是未來十年;需要重塑其行業。」

政府已朝這個方向採取了試探性措施。採取措施激勵投資,增加對新創企業的融資,加快基礎設施項目的審批,並放寬技術工人的移民規則,以幫助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

但要讓經濟走上新的道路,還需要更多事情。然而,政客的權力有限,尤其是德國憲法對政府借貸的嚴格限制,這可能會破壞大規模支出計畫。這些限制在因疫情和烏克蘭戰爭的雙重衝擊而被暫時擱置後,在今年的預算中恢復了。

荷蘭國際集團(ING)全球宏觀經濟主管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表示:「只要財政緊縮仍占主導地位,任何經濟改革都幾乎不可能。」「這意味著結構性變革必須來自企業界。」

商業模式被打破?

德國過去克服過更大的挑戰。在二戰遭受毀滅性失敗後,該國面臨糧食配給、價格管制、工業生產崩潰以及數百萬勞動年齡男性死亡導致的勞動力萎縮。

然而,西德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復甦是如此引人注目,以至於被稱為「經濟奇蹟」。

美好時光基本上不間斷地持續到1990年代柏林圍牆倒塌,統一的成本讓當時的德國被稱為「歐洲病夫」,因其經濟步履蹣跚,失業率飆升。

德國後來擺脫了這個綽號,部分原因是引入勞動市場改革,在俄羅斯廉價天然氣和中國強勁成長的推動下,德國的出口和經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十年中蓬勃發展。

德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領先的製造業國家之一,生產從汽車、洗衣機、電動工具到醫療設備和藥品等各種產品。

德國仍然擁有優秀的工程師,並繼續生產大量優質產品,但其商業模式已開始出現裂痕。

布魯金斯學會美國和歐洲中心主任施特爾岑穆勒表示,這個國家正在承受「全面擁抱相互依存和全球化的戰略賭注」所帶來的後果。

她去年六月指出:「它把安全外包給了美國,把出口成長外包給了中國,把能源需求外包給了俄羅斯。」「現在它發現自己在21世紀初極其脆弱,其特點是大國競爭以及盟友和對手日益將相互依賴變成武器。」

中國直到最近還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其經濟成長放緩抑制了對商品的需求,而中國經濟的根本轉變意味著需求可能不會恢復。布熱斯基表示,「中國也成為競爭對手。 現在它也能生產通常從歐洲進口的類似產品。」

光是這一點就威脅到了德國最大的單一出口產品:汽車。

由於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品牌的驚人崛起,中國汽車出貨量在2022年超過德國。 這不僅是德國製造業的代表:福斯汽車面臨的問題,也是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汽車供應鏈中數千家公司面臨的問題。

同時,自2015年以來德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國卻採取了保護主義態度。根據拜登政府的通膨削減法案,向美國綠色能源和氣候友善產品生產商提供大量補貼。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2022年天然氣價格飆升,歐洲天然氣價格持續高位,嚴重削弱了德國工業。 該國特別依賴燃料,並在2011年日本福島災難後完全關閉了核能生產。

本土的煩惱

除了外部環境對德國外向型經濟變得更加不利之外,該國的內部政治氣候也惡化了。

三元執政聯盟內部的緊張關係正在阻礙政策制訂,加劇企業的不確定性,並使許多德國人感到現任政府無力解決該國的許多問題。

這些分歧對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有利。該黨是一個反移民政黨,希望德國退出歐盟,這個論點在一些東部州獲得支持。

在該黨高級成員開會討論大規模驅逐移民的「總體計劃」後,對該黨崛起的擔憂達到了頂峰。選擇黨的領導層已與這次集會保持距離,但這一消息的曝光在德國許多主要城市引發了大規模的反選擇黨抗議活動。

幾位很少涉足政治的德國執行長也對右翼極端主義對經濟的威脅發出了警告。

德意志銀行的素英(Christian Sewing)最近在LinkedIn上寫道:「極右翼勢力的崛起對我們的民主自由和德國作為經商之地構成了嚴重威脅。」「在一個經濟面向全球的自由國家,種族主義和不寬容不應該存在。投資者也因為我們強大的民主價值觀而被德國吸引,他們看到這些發展並對部署資本猶豫不決。」

「深厚」的優勢

雖有種種困難,德國在許多產業仍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它也繼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流,包括來自半導體製造商的投資,例如英特爾和台積電,這些公司生產電動車所使用的晶片。

德國也擁有數千家本土製造商,以其專業知識和創新而聞名。

諸如此類的企業能夠靠其專業知識找到新的市場和應用可能是重振德國垂死經濟的關鍵。還有更多的小型公司也在轉型,包括那些以前為重要的傳統汽車製造供應鏈提供服務的公司。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商協會(VDMA)主席霍伊斯根(Karl Haeusgen)表示:「七、八年前,甚至沒有人考慮電池製造。」該協會主要代表構成德國傳奇「中小型企業」的中小型企業。

他說,「如今,協會擁有100多家會員公司,專注於價值鏈的不同步驟。」他表示,德國必須「在很多事情上努力」,但要從「影響深遠的強勢地位」開始,「德國的工業基礎在許多工程和製造技術方面的優勢仍然領先且獨特,我堅信企業有能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

德國 投資 歐盟

上一則

規劃退休的最佳時機總是現在

下一則

幫助您在新的一年提高信用評分的 5 個技巧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