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茲訪中…中學者:超越經貿 具有戰略意義
德國總理蕭茲15日抵達訪中第二站上海,並造訪上海同濟大學,而蕭茲訪中的意涵也在行程中不斷被討論。上觀新聞報導,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理事長姜鋒分析,歐洲對於世界局勢動盪、充滿不確定性,加上為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感到焦慮,因此蕭茲訪華在上述背景下具有戰略意義,超越傳統上僅為解決具體經貿、技術問題。
姜鋒指出,中德兩國領導人保持密切戰略溝通,有利於增強戰略互信、深化兩國經貿合作、社會交流,也便於解決兩國關係中的技術和政策問題,並為應對全球性挑戰、地區熱點問題尋求共識與解決方案。
姜鋒分析,蕭茲此訪確實有回應德國經濟界呼聲、顧及經濟利益的考慮。但不能完全理解為是因應德國經濟形勢的權宜之計。因為德國經濟遇困與其結構轉型、俄烏局勢有關,屬於短期問題。
姜鋒認為,這次蕭茲訪中有四個重點:一是戰略互動,預計兩國領導人會談時將聚焦雙邊和全球兩個層面;二是經濟合作;三是人文交流;四是安全領域。
姜鋒看來,蕭茲把握好中德關係的戰略方向,對於其他歐洲國家發展對中關係也將產生積極影響。據悉,繼蕭茲之後,義大利等其他歐洲國家領導人也將訪中。
蕭茲自14日至16日訪中,為任總理後二度訪中,將在中國停留三天,走訪重慶、上海、北京,三日三城,行程密集且緊湊。蕭茲一行預計在16日於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晤。
與2022年11月任內首次訪中相比,蕭茲此行時間更長,行程更豐富,陣仗也更大,共有環境、農業、交通等3名內閣部長、外加西門子、BMW、賓士、拜耳等十多名商界領袖。
事實上,德國政府去年7月發布「中國戰略」文件,提出「系統性競爭」等內容,一度為中德關係蒙上陰影;歐盟主張對華「去風險」並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上述為蕭茲訪中帶來緊張且微妙複雜的背景音。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