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國前外長:美國要2、30年後才會相信中國不稱霸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稍早在一個講座上指出,中國文明的歷史形成和特性,讓中國永遠不會成為西方式的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國家,但這很難讓美國及西方人相信,或許要再過20年、30年,美國人最終才會相信。他還盛讚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嚴厲封控措施,讓中國的死亡人數最少。
據《觀察者網》報導,楊榮文10月下旬在劍橋大學辯論社(Cambridge Union)一場講座上表示,中國永遠不會成為西方式的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國家。他指出,中國崛起首先是一個巨大的經濟現象,就好比一顆更大的「新的太陽」加入太陽系,所有人都應該把握和理解中國現象,找到與中國的相處之道,從中多方獲益。
楊榮文表示,中美關係將經歷一個漫長的考驗期。美國曾經支持中國加入全球體系。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直到新冠疫情暴發前,中國經濟的實際價值增長了7倍,以人民幣計價增長了9倍,以美元計價增長了11倍。不少美國人對曾經幫助中國發展感到後悔,認為不應該助力中國崛起,因為中國現在已經變得過於強大,對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構成了威脅。
這一點考慮,再加上美國(以及在某種程度上西方社會)對本土社會發展趨勢的不安,是導致中美之間出現一個相當長時間緊張關係的重要原因。他指出,如果中國像過去的蘇聯一樣,那麼這種擔憂是有道理的。但實際上,要理解東亞社會的話,需要一個不同的視角—一個關於中國歷史興衰的視角。
楊榮文認為,中國的獨特之處在於,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她擁有異常高的同質性。中國人口的92%至93%是漢族,是歐洲人口的兩倍多。中國人有一套文學、一套書寫體系、一套英雄體系,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社會。
這種同質性並非偶然,也不是某位領導者或一套政策的結果,而是植根於中國文化和文明「DNA」之中的。實際上,中國人更喜歡生活在一個以中國人為主的社會裡。每當遇到危機時,他們會實施控制措施。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當局勢平穩、沒有威脅時,人們可以自由進出,一旦有危險,控制措施就會啟動。
楊榮文說,西方媒體和網路希望讓我們相信: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表現不佳。「實際上,中國在疫情期間表現非常出色」。正如所有流行病學家都知道的,在疫情中,努力爭當最後一個開放的國家,而不是第一個開放的國家。因此,中國的死亡人數是最少的,僅約100萬。
楊榮文表示,當中國人說「我們沒有帝國野心,因為這不是我們的本性」時,這是真實的情況。因為如果像英國那樣征服印度或世界其他地方,你需要組織那些與你不同的人,「而他們的文化未必是你能夠消化的」。
所以,美國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之後,其行為會像西方帝國主義國家那樣,或者像美國自己那樣,這是一種錯誤的判斷。問題是,這個情況無法用「數學」來證明,而只能通過實踐來驗證。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也許20年,也許30年,到那時,美國人才會最終相信:這就是中國的本質。中國不是俄羅斯,不是英國,不是法國,也不是德國。
在東南亞,「我們因為見證過中國歷史上的變遷,本能地知道如何應對當今的中國。在東協(由東南亞十國組成的聯盟)內,如果我們運籌得當,就能扮演美國和中國、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穩定力量,讓各方都感到舒適,同時,我們自身也能從這種合作與競爭中獲益」。
▼收聽一洲焦點播客版(Podcast):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