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丹為華埠戰鬥 保護低收入住房
前金山華埠華協中心(CCDC)行政主任方小龍(Norman Fong)表示,范士丹辭世,讓人深感悲痛。在美國政治光譜中,她屬於中間派,不偏左也不偏右,以前其他市長某種程度上忽視華埠需求,而范士丹是最關心華埠的市長之一,不只有口頭承諾,還做出實際行動,為華埠的權益戰鬥。她幫助華埠新建國際旅店(I-Hotel),保護低收入住房,保護華埠Kearny街不受開發商的蠶食,「他也保護了華埠。」
方小龍回憶,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當時的金融區計畫擴建,包括接管華埠的Kearny街。而金融區的建築相對較高,若開發公司接管這條街,附近有大量高樓大廈,華埠會像三明治一樣夾在中間。「金融區越近華埠,華埠被吞食、歷史建築被拆除的可能性越大。」
Kearny街當時有低收入住房國際旅店。1977年,旅店中的華人移民被驅趕出樓,方小龍的朋友也是被逼遷的住戶之一。旅店的官網介紹說,菲律賓老人和華人房客在深夜遭到不人道的驅逐,數千名支持者在旅店外示威抗議,旅店所有者在1978年拆除建築。
1979年,時任市長范士丹幫助建立了國際旅店公民諮詢委員會(IHCAC),通過不懈的努力,確保建造一系列低價住房,為被驅逐的居民們提供住處,並且為旅店新選址做好規畫。2005年,經過范士丹聯合華埠社區成員20餘年的努力,新國際旅店終於當年8月26日開業,提供104套低收入住房。
方小龍說,范士丹幫助保護Kearny街,保護低收入住房國際旅店,保護華埠。「如果失去這些街道和建築,就可能重蹈日本城的覆轍,他們利用開發項目,踢走了日裔,讓日本城成為遊客中心。但舊金山華埠既有旅遊業、餐館,也有供老年人和家庭居住的房屋。」
華協中心發給本報的資料介紹說,1978年,時任市議員的范士丹,支持華協中心收購第一棟為低收入居民提供住處的散房項目,即位於克萊街道(Clay Street)的克萊頓酒店(Clayton Hotel)。時任市長的范士丹、華協中心時任行政主任Gordon Chin,還在1982年出席了酒店的剪綵儀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