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揚言課徵加墨25%關稅 傳杜魯多急抵佛州會川

FedEx送貨路線被駭 竊盜集團專挑新款iPhone下手

「繁花」時代的上海老百姓:與其存鈔票 不如買郵票

「繁花」劇照。(取材自澎湃新聞網)
「繁花」劇照。(取材自澎湃新聞網)

郵票是暗藏在王家衛電視劇「繁花」中的一條暗線,劇中阿寶(胡歌飾)與汪小姐(唐嫣飾)因郵票結緣,爺叔、金花與汪小姐的師徒情誼也離不開那一本郵冊。「繁花」中,一冊郵票本價值10萬元人民幣,能換至真園88桌飯錢的一半,此景非虛。事實上,當年上海灘上興起了一股全民炒郵的熱潮。

上觀新聞報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如「繁花」所展示的,上海到處充滿著商機。一方小小的郵票雖然票面價值僅為幾分錢(人民幣,下同),但由於發行量之稀缺,在自發的「黑市」上可炒至上千元。

每個年代都有一夜暴富的都市傳說,郵票也不例外。當年流傳較廣的一個版本是,黃浦區有個王木匠,手上有三版1980年庚申猴票,結婚時他賣了一版,買摩托車時他又賣了一版,出國去日本時賣了一版。郵票成了他改變命運的轉折點。

伴隨著集郵潮的愈演愈烈,當年的盧灣區、徐匯區工人俱樂部和肇嘉濱路太原路逐漸成了集郵勝地。1988年《文匯報》報導,上海各區集郵協會還舉辦拍賣會,郵票確定一個底價後,應叫者競相拍喊,誰出價最高就賣給誰。一張面值5元的奔馬小型張,拍賣價從30元起,最後以65元擊板成交,其中應叫者進行了15個回合的競爭。在郵票公司門市部經常有一幫人搞郵票販賣。一張郵票首日封售價2角8分,販子從郵票公司買進,出門就轉手賣5角。

「繁花」劇照。(取材自上觀新聞)
「繁花」劇照。(取材自上觀新聞)

最終,太原路郵市在1988年10月4日得到了區政府批准,成了官方認可的郵票二級交易市場,一張門票售價2角。當年的2角可不便宜,但依然擋不住全市40萬集郵迷的熱情。

「與其存鈔票,不如買郵票。」1989年《解放日報》在調查上海的集郵熱時坦言,相當一部分人集郵的目的不在鑒賞和交流,而僅僅作為一種保值儲蓄。集郵迷在採訪時直言不諱:「郵票等於財富,既是藝術品,又可換鈔票,不會蝕本的。」甚至連不知集郵為何事的老太太,都開始為孫子集郵:「送鈔票給孫子還不如送郵票。將來拿出郵票更值銅鈿。」

1980年,首輪生肖郵票「庚申猴票」發行時面值僅0.08元。由於發行量有限,價格在2010年突破萬元。2016年,一枚「庚申猴票」最高叫價1.5萬元,升值高達18萬倍,一套80枚整版「庚申猴票」可抵一線城市一套房。之後幾輪猴票依然很有市場,第三輪猴票(2004年)大版市場價格從19.2元升至1500元,價格漲幅近80倍。

新聞晨報曾報導,2016年一群郵迷跨年輪流站崗,二十幾號人硬是堅持了166小時。5日6點30分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猴票。據說,還有人在世博郵政支局排了9天9夜!

當然,這些辛苦都是有回報的。

發售第二天,面值38.40元的兩枚大版猴票漲到340元,第三天漲到420元,第四天漲到550元,第六天已漲到了900元。然而,數十倍的漲幅是否值得9天9夜的排隊,這就另當別論了。

遺憾的是,隨著投資渠道的不斷拓展以及集郵人群的老齡化加劇,上海郵市常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一名年輕的上海集郵協會會員告訴記者,身邊集郵迷們的心態不再是寄希望於「集郵發財」,「線下排隊有限購,線上要實名預約,一套郵票哪怕翻100倍,也賺不了多少錢。現在投資的機會多的是,靠郵票發財可能還不如餘額寶裡面多放點錢收利息。」

繁花 投資 拍賣

上一則

北京遇今年以來最嚴重沙塵暴 早晨猶如黃昏

下一則

最新書單、自學神器、青少年的網路世界…育才特刊在手 子女教育無憂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