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橫掃搖擺州勝選 賀錦麗支持者盼民主黨痛定思痛

紐約市接連火災 市府延長紅色警報 布碌崙居民反應燃燒異味

就是他,害阿斗笨到今天

圖∕林崇漢
圖∕林崇漢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很棒很能幹的皇帝,也有不少昏庸,甚至傻到冒煙的皇帝……

能幹的皇帝很容易想到那麼幾個,但講到傻皇帝,相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小名「阿斗」的劉禪。

不過,關於他為何那麼「笨」,真相可能會讓人驚掉下巴。

力扛二十九年

是的,我們從小就會使用的「扶不起的阿斗」這歇後語,絕對是用來諷刺人又笨又傻又無可救藥的最貼切詞語。

直到有一次,偶然看到三國時代各君主的在位時間表,著實嚇了一跳,因為,這個被叫作「阿斗」的劉禪劉後主,在位超過四十年(223年-263年),竟是整個三國時期的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即使與中國歷代各皇帝相比,排名也接近前十。(註1)

這才覺得事有蹊蹺,開始翻查這人的相關資料,竟發現了不一樣的劉阿斗。並且,我可以確信,阿斗的笨,不是真笨,是被「黑」成笨的。

再來看一個數字,心裡就有底了。

受到《三國演義》影響,心儀諸葛亮的讀者,多半會認為,劉禪「必定」是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才能撐那麼久。

事實上,在劉備過世,劉禪繼位十一年後,諸葛亮也死了,那是234年的事,如果阿斗真扶不起,按理說,諸葛孔明一死,蜀漢必定也撐不了多久,但是然而又可是……猜猜諸葛亮死後,蜀漢在阿斗一人主政的情況下撐了多少年?

答案是,將近三十年(二十九年)。

也就是說,他獨撐大局的時間,還超過三國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孫權(二十三年),直到263年才向魏國的鄧艾投降。

就假設諸葛亮強到不行好了,那麼,在沒有諸葛亮輔佐的情況下,劉禪竟還能「獨自」撐起蜀漢的大旗長達三十年,如果這叫「扶不起」,那麼中國歷史上扶不起的皇帝,還真是一抓一大把,劉禪得拿號碼牌,到隊伍後面排隊去。

習鑿齒搞的鬼

劉禪最被人視作昏庸的一件事,來自「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陳壽在《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寫劉禪的「正文」中,並沒有提到「樂不思蜀」的故事,但在裴松之引註時,引用了由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所撰寫的《漢晉春秋》中,提到了「樂不思蜀」的事。

這件事的真實性我相當懷疑,不只因為習鑿齒是東晉時代的人,與三國中間還隔了個五十年的西晉,同時,《漢晉春秋》的內容也以「逸事」為主,並非嚴肅的史料,連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史通.外篇.卷十八雜說下》也認為,「習鑿齒之徒,皆採為逸事,編諸史籍,疑誤後學,不其甚邪!」大意是,習鑿齒拿(娛樂性為主的)逸事當正史,很不可取。

「樂不思蜀」的故事大概是,劉禪在投降魏國之後,被實際掌權的司馬昭封為安樂公,司馬昭設宴招待他。

宴會上,分別表演魏國和蜀國的歌舞,原蜀國官員看得很尷尬,只有劉禪看得很高興,沒有一點點亡國之恨。

司馬昭看到這樣的情形,就對魏國的一位大臣賈充說:「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大意是,這人太無情了,就算諸葛亮沒有死,也沒法長久扶持這樣的國君啊!

「扶不起的阿斗」就是這樣來的,但司馬昭這句話,卻讓我更相信劉禪的笨,根本就是被習鑿齒「抹黑」的。

道理很簡單,生於西元211年的司馬昭是西元239年(二十八歲)接新城鄉侯時開始接觸政事,當時諸葛亮已去世五年,劉禪早就是蜀漢國君了。

從司馬昭開始接觸政事到滅掉蜀漢,有二十四年的時間,足夠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都大學畢了業還出社會工作兩年了,其間都沒諸葛亮什麼事,司馬昭怎會不清楚?

再想想諸葛亮死後劉禪撐了多久時間,近三十年啊,比諸葛亮輔佐他的時間(十一年)還多出近兩倍。習鑿齒編這個故事,編得很不合常理,不是無知(沒熟讀三國歷史),就是壞(惡意抹黑劉禪)。

相信習鑿齒會瞎編故事的其實不只是我(和劉知幾),在《三國志·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中,劉宋時期的裴松之在引註時,也評論到「如此言之類,皆前史所不載……疑悉鑿齒所自造者也」,擺明習鑿齒真有「自造(編)」故事的壞習慣。   

我們繼續順著習鑿齒編的故事看下去,司馬昭接著問劉禪:「你還想不想蜀國?」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我現在快樂得不得了,不會想蜀國)!」

很多人在笑劉禪「樂不思蜀」的話顯得無情,但在我看來(好吧,先假設這故事是真的),那不更反襯出劉禪當時實在是不得已而說的嗎!在人家眼皮底下,如果你再思蜀,很有可能謀反了。

舉個例子,五代十國中的南唐後主李煜在被宋太祖滅掉後,被拉到首都軟禁,第二年,宋太宗即位。

想家的李後主感慨之下,寫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其他啥都沒說。人家宋太宗就上綱上線了,「故國?顯然你還不認同本皇,你不是想造反吧!」就用牽機藥讓李後主領了盒飯。這首〈虞美人〉就此成為李後主一生最後一篇作品了。

對阿斗來講,被魏國滅了,人家問你快不快樂,你只能強顏歡笑,要不還能怎樣,難道還想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

阿斗當年心裡是否想挽回大局,不得而知,但不管他是不是真想東山再起,都得先保住一條命!命都沒了,再豐滿的理想,現實也變成枯骨一副了。

隱居在山中

先不管有沒有「樂不思蜀」這回事,劉禪畢竟曾是蜀漢的國君,如果登高一呼,蜀地百姓還是有可能會揭竿而起,於是在洛陽待了一段時間後,司馬昭仍然不放心,又把劉禪遷到現在的河南省鶴壁市,看看劉禪遠離自己後,會不會表現出他的異心。

今天的河南省鶴壁市附近有個萬柏山,那邊有個旅遊點阿斗寨,就是當年劉禪被軟禁的地方,原本叫「中山寨」,而這「中山寨」有個傳說,雖未見史書記載,但可見出劉禪的保命智慧。

有一次,司馬昭派人假意去看他,結果看到劉禪在門上刻了「中山寨」三個字,部下回報給司馬昭之後,司馬昭一看,這「中山寨」字面意是劉禪的最大志向就是只想做個寨主。

如果反過來讀,就是「在山中」,也就意味著,劉禪已經決定隱居在山中,不問世事了。(註2)

司馬昭此後對阿斗相當放心,劉禪也得以安享餘年。

心如明鏡

另外,本文一再提醒,如果阿斗真的笨,諸葛亮死後,如何還能撐二十九年。

雖然《三國志》沒有詳述二十九年間蜀漢國內的民生狀況,但從一件事,倒是可以看得出阿斗不但不笨,而且思維清晰,進而可推斷出,這是他能獨自維繫蜀漢命脈的重要因素。

西元258年,因為鎮軍將軍陳祗病死,宦官黃皓開始干預政事(黃皓早就想干預朝政,但一直被陳祗壓制出不了頭)。

262年,大將軍姜維看見黃皓肆無忌憚的把控朝政,很為蜀漢的復興漢室大業擔憂,便向劉禪告狀,希望皇上將黃皓處死。

《三國志》卷四十四〈姜維傳〉註引《華陽國志》有這麼一段:(姜)維惡黃皓恣擅,啟後主欲殺之。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大意是,在姜維要求處死黃皓時,劉禪回他,黃皓不過是一個小人(皓趨走小臣耳),「我也不喜歡,你就不用太在意了。」

但是,為了安撫姜維,劉禪還是讓黃皓向姜維認錯。

從面對黃皓這個宦官在朝中為所欲為,劉禪都能對姜維說「黃皓是一個小人,我也不喜歡」來看,說明劉禪的心如明鏡,思維清晰,且能明辨是非善惡。

他沒有殺掉黃皓,我個人猜測,就是為了攘外先安內,在朝堂上求和諧為首要,畢竟那個時候,時局已亂,戰禍不斷,站在客觀角度來看,劉禪不想這時動殺機,就是為了保住抗魏的元氣。

畢竟這時候,留給蜀漢的時間也真的不多了,一年後,西元263年,蜀漢終被魏國將領鄧艾攻破而滅亡。

明哲保身

劉禪有沒有治國長才,可以研究討論,畢竟相關資料不多,但他真的不笨。

三國末期,蜀漢本來就氣數已盡(我認為主因是想要恢復漢室,連年征伐致國力日衰所致,不過,那是另一個話題),任誰來都很難力挽狂瀾。(註3)

回過頭來看,即便劉禪沒有扭轉乾坤的大智慧,至少他在亂世中明哲保身,甚至保住蜀漢元氣的智慧還是上了幾個檔次的。

1:三國在位時間第二長的是孫權,在位二十三年,比劉禪還少了十八年。據維基百科,歷史上,劉禪在位時間排第十一名,僅次於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

2:有關「中山寨」的傳說,我一直查不到出處,但記述這故事的文章很多,故暫且稱是「傳說」。

3:《三國演義》中提到,當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時,劉禪曾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當自己勸說無效之後,劉禪也只能支持諸葛亮北伐。由於談歷史真相時,我不太會拿小說娛樂為主的《三國演義》為準,但《三國演義》這一段倒是可以顯示,劉禪心中也很清楚,連年征伐會導致師老兵疲、國力日衰。

(寄自加拿大

河南 加拿大

上一則

川普與馬斯克對話 變「直播帶貨」 中國充電寶熱賣

下一則

訂閱串流平台Disney+ 代表你永遠不能提告迪士尼樂園?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