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黃仁勳與政學界大啖香港美食 聚餐名店被譽「大排檔代名詞」

史丹福大學教授巴塔查雅 傳被川普看中接任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不想再被仇視」3年輕華裔參與DNC 分享理性參政熱情

周浩恩。(特派記者黃惠玲/攝影)
周浩恩。(特派記者黃惠玲/攝影)

為期四天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NC)22日告一段落,與上個月舉行的共和黨全代會(RNC)相比,出席這兩場大會的華裔有著鮮明的對比。RNC期間華裔罕見,且年紀較長者居多;而芝城DNC不僅處處可見華裔,其中更不乏年輕臉孔。三位以大會義工、民主黨委員會成員、非營利公民權益組織參與DNC的華裔青年,分享了他們關心政治的故事。

周浩恩:不要漠視選舉

律師出身、目前在舊金山Packard Foundation任職的周浩恩,這次到芝加哥參加全代會擔任義工,完全出於對於關心政治的熱情,「不要以為政治、選舉跟我們華人沒有關係」,他表示,所有的選舉結果,其實都跟每個華人、每個移民家庭息息相關。

15歲時,親友Daniel Wang參選德州哈里斯郡(Harris County)郡委員,周浩恩跟著競選團隊去參加一場休士頓郊區糖城(Sugarland)的造勢活動,在現場回答選民提問時,一名年紀大的白人民眾站起來對著候選人大罵「你不是美國人,你是外國人」,接著又稱「我不會相信你,因為你是共產黨」。

周浩恩說,Daniel Wang已經在美國生活住了20多年,他的家庭在美國,孩子也在美國出生長大,這場經歷讓還是高中生的周浩恩受到很大震撼,「糖城當年的亞裔人口已經占了三成,其中包括很多華人,」然而在這個多元的大城市,竟然還是發生歧視,「從那一刻起,我決定要關心政治、參與政治。」

這次大選,周浩恩工作之餘格外投入為賀錦麗助選,「我無法想像川普重返白宮的糟糕情況,沒有人會想再次經歷被仇視、被攻擊的噩夢」。

周浩恩表示,對於華裔年輕一代來說,「不要漠視選舉、關心政治及參與投票」,同時與其他族裔建立互相信賴的關係,才能站穩保護權益的腳步。

鄭天睿。(鄭天睿提供)
鄭天睿。(鄭天睿提供)

鄭天睿:年輕人願議政

鄭天睿是內華達亞太公民權促會(One APIA Nevada)理事長,20歲從台灣移民美國,在轉入美國大學就讀後,有一天看到助教、兼任講師齊聚校園抗議爭取權益,教職員「為自己發聲保障權益」的行動,讓他印象深刻,也因此開啟了他關心政治,後來更直接加入了非營利亞裔維權組織陣容。

在內華達亞太公民權促會工作的鄭天睿,目前主要的工作在各地推廣選民註冊,「要讓更多亞太裔了解投票的重要,並敦促他們行使權利。」

他畢業後,很幸運父母沒有像許多華人家長一樣,逼迫孩子進大公司拿高薪,鄭天睿得以按自己意願,到聯邦中小企業管理署實習,在這期間,他發現很多政策要落實必須有真正代表選民的民意代表才能執行,所以他決定投入選舉的助選工作。

當年剛好喜萊莉.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出來角逐總統,鄭天睿加入助選團全力幫忙拉票,沒想到柯林頓意外落選,鄭天睿驚覺爭取權益不能百分之百仰賴政治人物,在此之後,他決定走入社區,到內華達亞太公民權促會工作,從基礎開始關心起,發揮力量結合社區,更能達到確保權益的目標。

這次受邀到芝城出席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鄭天睿說他在台、美都生活了一段時間,感受到新一代年輕人參政、議政的意願,遠遠比老一輩更高;但兩代間聚焦的議題存在著明顯差異。

「在美國的父母一代移民,對於祖籍國的情勢,與美國關係的發展比較關注,」而年輕移民二代、三代,則對環保、人權、勞工、住房、生活品質等議題投入更多的熱情,鄭天睿說,隨著時間推移,華裔移民世代間的變化日益明顯,相信未來將有更多跟他一樣的華裔年輕人,會走入社區關注社會,進而形成更強、更新的政治力量。

鍾宇飛。(特派記者黃惠玲/攝影)
鍾宇飛。(特派記者黃惠玲/攝影)

鍾宇飛:關注政治議題

年僅21歲,目前仍在哈佛大學就讀經濟環保系的鍾宇飛,是德州民主黨委員會委員,也是德州出席全代會最年輕的成員,一開始因為關切環保而加入民主黨的她說,在經歷新冠疫情期間,全美各地持續傳出仇亞以及種族主義攻擊的案例後,她更堅定自己關注政治議題,不要當局外人的決心。

鍾宇飛說,川普主政時期的假新聞氾濫,也讓她瞭解到只有自己關注時事、投入參政,才有可能不受假消息左右,她說,雖然跟她一樣的華裔年輕世代,有愈來愈多參政、議政,但現階段亞裔的民代人數,仍然沒有達到亞裔在全美人口比率的標準,她很希望能夠推動更多亞裔關心政治,不論是投票、參選或加入公民組織,都是發揮政治力量的第一步。

鍾宇飛表示,因為自己所學及接觸範圍,氣候危機是她覺得所有政治議題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項目,尤其一旦共和黨當選,她很擔心氣候問題會更惡化。以她居住的德州休士頓為例,過去幾年遭遇過颶風、電網失效還有其他基礎建設的問題,身為全世界能源首都的美國,必須盡快想出辦法緩解。

在華裔家庭長大的她說,不少華裔子女都跟父母在政治支持黨派上有代溝,尤其接受此間教育的年輕一代,在看法、主張方面,都跟從亞洲移民到美國的爸媽不盡相同,「我相信只要多多溝通,互相了解彼此關注的優先議題, 一定能夠發現共同點,」鍾宇飛說,在這個過程中,可望進一步帶動亞裔社區對政治的關注度。

鄭天睿。(鄭天睿提供)
鄭天睿。(鄭天睿提供)
鍾宇飛。(特派記者黃惠玲/攝影)
鍾宇飛。(特派記者黃惠玲/攝影)

華裔 移民家庭 亞裔

上一則

紐約文藝復興嘉年華 穿越到16世紀歐洲

下一則

讓消費者衝動買更多 好市多高管透露秘訣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