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中文書店增加 中國人移居海外開闢思想空間
近年移居日本的中國人變多,東京也開起了幾家中文書店。這些文化人試圖在海外開闢國內所不允許的思想傳播空間,同時也在經濟上、理想上尋找自己安身立命之道。
趙國君是中國律師觀察網的創始人,也曾是藝術獨立論壇秘書長,原本在中國活躍於公共知識分子圈。2022年,他舉家來到日本,並在2023年開設「局外人」書店,店名取自卡繆小說「異鄉人」的中國版書名。
趙國君透過電話採訪告訴中央社,書店其實更像是圖書館,因為不太賣書,而是以會員制的方式提供借閱,滿足大家對中文閱讀的需求。
他定位書店是文化社交和思想交流的平台,因此舉辦了很多講座、藝術演出活動,內容涵蓋教育、中國司法情況、歷史、文學等。這些活動如今在上海、北京的書店裡,都必須注意表達尺度,往往也有人盯梢。
由於在中國致力於推動公民社會,趙國君希望透過自己的經營,能展現出華人在海外生存的態度,必要時也會主動作政治表達。
今年6月24日,江蘇省蘇州市日本學校校車隨車人員胡友平,因阻止暴力攻擊不幸重傷離世,事件引發中國各地日本僑民的不安,中國社群平台仇日、鼓動民族主義的言論也被檢討。
幾天後的6月30日,趙國君在書店舉行胡友平追思會,當天有200多人前來。這個追思會感念胡友平的義舉,並為充斥中國的怨氣禱告。前往報導的日本放送協會(NHK)告訴他,原本的報導裡幾乎都是批評中國人,但這個紀念活動呈現了不一樣的中國人。
「這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政治的表達,是一個公民的立場,」趙國君說。
美聯社日前報導,越來越多中國人選擇移居日本。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居住在日本的300多萬外國人當中,中國人是數量最多的新移民,達82.2萬人,這一數字高於前一年的76.2萬。
趙國君觀察周遭,「想來日本的(中國)人太多了,紛紛想逃亡的感覺」。華人多了,需求也越來越多。
趙國君籌備開書店的期間,聽說北京的「單向街」書店要在銀座開書店;不久後,另一個同樣由在東京中國人開的「遇見」書店也向他徵詢意見。東京一年內忽然多了至少3家中文書店。
對此,趙國君一點都不意外,「書店就像餐廳,大家有不同的口味、偏好和定位。」他認為,不能說彼此之間完全是競爭關係,「多元是好事」。
「局外人」這樣的中文書店,無論放在日本或是全世界都不是單一現象。
2018年在上海被迫關門的季風書園,9月1日在美國華府重啟。「反送中」抗爭之後,延續香港精神的飛地書店2022年在台北開張,2023年11月在泰國清邁展店,成為當地第一家中文書店。
一家誕生在海外的中文書店,不可能完全封閉在華人圈子。「局外人」有1/3的來客是懂中文的日本人,他們大多是作家、媒體人、外交官、學者。趙國君說,這家書店無形中成為他們學中文、表達中文的高地,「有日本人出現,跟當地就有個連結了」。
儘管有各種理想,最實際的問題仍是如何長久經營。趙國君拿的是日本的經營管理簽證,他坦言,書店確實面臨收入少的問題,正和朋友討論更多營利的可能,希望書店可以一直經營下去。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