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推崇美國民主制度 北京遊學公司被處罰

美網男單決賽/辛納對決弗里茨 6:3、6:4拿下兩盤

世報社長張宗智:獲獎學生 為自己創造可能

世界日報紐約社社長張宗智說,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獎學金有「傳承、認同、回饋」三層意義。(記者高雲兒/攝影)
世界日報紐約社社長張宗智說,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獎學金有「傳承、認同、回饋」三層意義。(記者高雲兒/攝影)

世界日報自1976年在美國創辦近半世紀,致力擔任連結華人社區與主流社會的橋梁,早已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族裔媒體之一,也長期關注華人子女教育等就學、就業議題;作為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獎學金的贊助成員,世界日報紐約社社長張宗智表示,今年是這項獎學金連續第20年頒發,獲獎學生的背景多元,共同點不是聰明,而是努力為自己創造可能性,令人歡喜激賞。

張宗智表示,這項獎學金自2005年創設以來,今年已經是連續第20年頒獎,他很高興再次與贊助廠商及得獎學生聚會,從獲獎生與往年得主熱切交流,家長自豪的眼神,不難感受華人重視教育的價值觀,也跟著這項獎學金秉持的精神,傳承發揚。

獎學金3意義 傳承、認同、回饋

「也因為各界對此獎的獨特性及目標有共識,經過長期經營,使獎學金更加壯大。」張宗智說,20年來,獎學金的得獎人,一年接著一年,一棒接著一棒,早已經開枝散葉,在各行各業成為有用的人,貢獻社會,「希望今年獲獎的同學,也能追隨前人腳步,未來將所學及經驗,貢獻回饋社區,永續循環。」

張宗智說,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獎學金有「傳承、認同、回饋」三層意義,第一層意義正是「傳承」;每一年都有優秀的華人青年學生得獎,代表華人重視教育的傳統,薪火相傳;獲獎的同學的努力和實力因此獲得肯定,也為日後的大學生活,奠定自信的基礎。

這項獎學金的創辦人李德怡會長,多年來為這項獎學金投注了許多心力;也因為李會長的投入與用心,吸引眾多企業或個人代表的「認同」,贊助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他們的贊助一方面認同李會長的善意,也同時認同了獲獎學生努力及其家庭的支持。我們也因此向李會長,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獲獎的同學,不久就要到大學報到,開展新的人生。相信一定能持續良好的表現,成為對社會有用且有益的一分子,並進一步「回饋」社會。「回饋」,正是這項獎學金的第三層意義,也是我們對獲獎同學的期待。

得獎者林惠 學習父母創業精神

基金會通過嚴謹過程選出得獎者,也因為有這麼多優秀的申請及獲獎者,進一步落實獎學金的理想。每位得獎者都很優秀,例如即將成為哈佛大學新生、獲得雲吞食品成就獎學金、學業成績無懈可擊又有創業精神的林惠(Joanna Lin)。

林惠父母在波士頓經營的餐廳,因新冠疫情不得不在2020年5月歇業,全家因此斷了經濟來源,當時才念完八年級的林惠,決定發揮自己的業餘愛好,透過購物平台自主創業,並在社交媒體上宣傳,她的壁畫產品一推出就十分受歡迎,迄今仍是購物平台最成功的壁畫產品。

林惠的膽識與創業精神來自父母經營餐廳,他從小觀察父親反覆嘗試新菜單,以及母親的後台管理,耳濡目染持之以恆和創新的重要,以及從錯誤中學習。

得獎者周鈺涵 盼教育資源平等

來自紐約Alfred的周鈺涵(Candy Zhou)自小學習音樂,但她即將進入知名的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學院學習。

周鈺涵的父親來自湖南邵陽的一個小鎮,她多次回國探親,看到了許多小鎮學校資源不充足,設備落後,學生並沒有非常好的學習條件。她因此自省,在美國學習成長的她很幸運,有非常好的平台與充足的資源,支持她實現夢想。但這些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學生並沒有她那樣幸運,尤其是女生。

因此,周鈺涵未來希望從事教育公益,把自己的幸運也分給更多的人,讓愈來愈多的孩子能站在一樣的起跑線上,讓這個世界不同角落的孩子都有更平等的資源。

得獎者何雅慈 立志為社會貢獻

榮獲新移民獎學金的何雅慈,2021年才隨父母,自廣東台山移民美國。

初來乍到,語言成了雅慈融入學校的最大障礙;但她並沒有因此自怨自艾,為了磨練溝通技巧,曾花了一年的時間組織戶外活動、當志願者;短短三年的努力,雅慈從英文說不出口,到可以輔導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

「現在的我,可以放鬆、積極、大膽地表達自己。」何雅慈在融入社區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興趣,立志做一名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是一項服務工作,涉及到與他人的深度溝通,希望未來我能發掘自己的更多品質,成為更好的自己,為社會作出貢獻。」

何雅慈將進入紐約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選擇社會工作專業,她也是家裡第一個被大學錄取的成員,她堅信社會工作符合我的內在價值觀和回饋社會的目標。

兩得獎女學生 打算從醫助華人

還有多位獲將的優秀學生,例如喜歡烹飪、即將就讀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基礎獎學金得主陳嘉玲(Erica Chen),卻因祖母在一年多前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身心備受煎熬,讓她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將攻讀神經學與數學,未來希望能夠成為精神科醫生。

另一位也打算當醫生的鄭詩婷(Shi Ting Zheng),將入讀石溪紐約州立大學化學專業。詩婷來自低收入家庭,但父母對她的學術選擇無條件支持。

兩歲移民美國的鄭詩婷會說普通話及粵語,她希望能回饋社區,「我期望未來能在一個華人社區擔任眼科醫生,充分利用我的語言技能來幫助他人。」

家中開中餐館 成他們學習契機

而獲得雲吞獎學金、即將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專攻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的陳孔耀(Leon Chen),在父母的中餐館幫忙時,注意到餐飲界普遍存在食物庫存到貨不確定性的問題。

陳孔耀發現問題的根源就是交通情況,他希望通過在MIT積累相關的知識,改進車子的安全系統,減少意外發生。

另一位獲得雲吞獎學金的林恩宇(Daphne Lin),今秋將到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主修金融專業;她也是從小到大幫忙家裡經營中餐館、管理帳務,產生對企業經營和管理方面的興趣,成為想到商學院深造的最大契機。

她希望在金融、企業領域中拓展技能,將來計畫成為一名金融分析師,同時研究消費者行為,為商界帶來影響力。

除了上述幾位同學外,此次所有的獲獎同學皆有動人的個人或家族奮鬥故事。我也代表獎學金的主辦方以及世界日報,再次恭喜獲獎同學,也向一路支持這些同學成長的華人家庭致賀。

上一則

17優秀華生獲獎學金 學長姐回歸 鼓勵回饋社會

下一則

基金會會長李德怡:有序經營 盼幫助更多優秀華生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