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今日美國報:賀錦麗與川普首場電視辯論7大看點

200萬市民住在「游泳沙漠」今夏紐約海灘7人溺亡 公共泳池不足被批

世界OnAir/從台灣到美國 我在紐約街頭表演布袋戲

蔡易衛在紐約街頭表演布袋戲。(蔡易衛提供)
蔡易衛在紐約街頭表演布袋戲。(蔡易衛提供)

2022年夏天,台北偶戲館館長蔡易衛從台灣飛到紐約,本是赴一個短期交流項目,也未安排演出行程,但他決定要把心愛的布偶也帶到紐約。

「出發之前我本來沒有想要帶上布偶,因為一個人很難呈現正式的演出,」蔡易衛說。「但我覺得除了看別人表演,我也想把台灣的布袋戲文化帶過去給大家認識。」

▼▼立即收聽▼▼

蔡易衛笑說,自己帶著妻兒一同來到紐約,三個人有三個托運行李的名額,其中一個行李箱卻裝滿布偶。在充滿活力的紐約夏日,於人來人往的曼哈頓街頭,蔡易衛一次次呈現了即興的布袋戲演出,駐足的路人紛紛向他投去或驚訝、或好奇、或懷念的目光。

「如果說蔡易衛要講幾個關鍵字,布袋戲跟偶戲一定是。」

台灣布袋戲工作者、台北偶戲館館長蔡易衛。(蔡易衛提供)
台灣布袋戲工作者、台北偶戲館館長蔡易衛。(蔡易衛提供)

蔡易衛這次的交流機會,得益於美國政府資助的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在三個月的時間裡,他透過美國知名布偶師、「大青蛙布偶秀(The Muppet Show)」創始人吉姆·漢森(Jim Henson)的吉姆·漢森基金會,跟在美的布偶工作者交流和學習。但布袋戲這個起源於中國大陸,後在台灣深入人心的傳統藝術形式,其實在美國是許多人聞所未聞的。蔡易衛把握機會,常是隨身背著布偶,盡可能多地把台灣的布袋戲文化,帶給美國觀眾。

有一次在曼哈頓華盛頓廣場公園的市集上,為了吸引興致不高的路人,蔡易衛拿著布偶,從自己的攤位上走到了路中央。當日天氣不好,公園在雨後人較少,加上不熟悉的環境和人群,讓蔡易衛一時間覺得有些焦慮,心中念著「跟台灣街頭好不一樣」。但當他開始操作布偶,把動作做得更加明顯,讓手中的小旦角色梳起頭髮,英姿颯爽地往肩後一甩,匆匆過客的目光立馬就被吸引住。

蔡易衛感覺到,自己成為了一個連結台灣布袋戲跟美國觀眾的橋樑。雖然多數時候,蔡易衛更像是在給美國觀眾科普布袋戲,跟第一次看表演的大家解釋台灣布袋戲跟美國布偶的不一樣。但是,此行也讓他碰見一些老一輩的華人移民,帶著懷念的目光看他表演,對於能在紐約街頭回味他們小時候再熟悉不過的布袋戲,倍感親切。

蔡易衛在紐約街頭表演布袋戲。(蔡易衛提供)
蔡易衛在紐約街頭表演布袋戲。(蔡易衛提供)

要說蔡易衛基因裡就有布袋戲的天分也未嘗不可。蔡易衛的父親在國中時期就對布袋戲感興趣,高中二年級甚至輟學去表演布袋戲,時至今日仍然在老家雲林的布袋戲圈子活躍。雖然父親從未鼓勵兒子傳承這工藝,認為布袋戲「辛苦、不穩定」,但自小耳濡目染的環境下,蔡易衛都會偷偷收集父親淘汰的玩偶,在弟妹面前有模有樣地表演。大學畢業之後,蔡易衛在不同的崗位嘗試過卻提不起熱情,兜兜轉轉又聽見偶戲的召喚,回歸校園修讀文化資產系,從台原偶戲團入行,在不同的藝術村精進專業技能,再到不久前成為台北偶戲館館長,「十幾年繞一圈又回到這個圈子」。

有親戚朋友告訴蔡易衛,父親雖然嘴上不說,但一旦友人提起兒子成為台北偶戲館館長的身分,他都笑得燦爛。「大概是覺得我從事這個行業,也讓他滿驕傲的。」如今一有機會,蔡易衛會帶幾個布偶回雲林老家,跟父親於飯桌上暢聊往事,一起把玩新舊布偶,「這好像也成為了我們父子之間一個親密的互動。」

蔡易衛把父親布袋戲劇團的主角也帶到了紐約。(蔡易衛提供)
蔡易衛把父親布袋戲劇團的主角也帶到了紐約。(蔡易衛提供)

至於看布袋戲的觀眾是不是會越來越少、傳承是否會越來越難?蔡易衛坦言:並不擔心。他認為,布袋戲演變到今日已出現了十分多元的面貌,傳統布袋戲中好的部分被保留,而與時俱進的部分在吸引新的觀眾。

去年,台灣布袋戲電影「素還真」奪得台北電影獎的最佳動畫片獎,也是布袋戲市場潛能的證明。從事布袋戲行業十餘年,蔡易衛也時常琢磨傳統與創新的關係,並保持「新舊並存」的觀念。「我會喜歡藝術,就是因為它的多元面貌。我很尊重布袋戲的發展,不會偏好只要堅持傳統,或者只要堅持創新。隨著時間,大家一定能找到它的出路。」

蔡易衛在皇后區植物園舉辦布袋戲工作坊。(蔡易衛提供)
蔡易衛在皇后區植物園舉辦布袋戲工作坊。(蔡易衛提供)

電影 曼哈頓 華人 世界OnAir

下一則

俄州波特蘭治安差 沃爾瑪待不下去…放棄最後2分店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