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Fed「鷹王」卡斯哈里:下月降息 仍是合理考慮

投資人看破川普關稅煙幕 道指和史指躍升至歷史新高

有感地震連續晃到不敢入睡 醫給4建議緩解焦慮

地震造成的「反應性失眠」,通常不會持續太久,不需要特別擔心。示意圖。(123RF)
地震造成的「反應性失眠」,通常不會持續太久,不需要特別擔心。示意圖。(123RF)

台灣15日傍晚至16日上午發生數起有感地震,不少人16日上午被國家警報吵醒,怕到不敢再睡。醫師說,這種狀況稱為「反應性失眠」,通常不會持續太久,不需要特別擔心,如果還是很焦慮,可以聽音樂,抱著讓自己有安全感的玩偶,或做腹式呼吸與正念訓練等,不過也要避免太集中注意力在腹部呼吸,因為曾有民眾因此肚子抽筋,重點還是要放在自己身上。

15日下午5時6分宜蘭近海發生規模5.7地震,全台有感;16日上午7時35分則在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有些民眾被國家警報嚇醒,並因為後來發生的有感地震而難以重新入眠;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毛衛中說,因為外力影響而出現的短暫失眠,稱為「反應性失眠」,通常在壓力或影響睡眠因素消失後就會恢復,不太需要太過擔心或特別處理。

反應性失眠持續時間通常很短,且多數人在一生中多少都曾經歷過,毛衛中舉例,升學考試前一天、結婚或搬家等重大生活事件發生前1、2天,當不安感出現時可能就會不好睡,首先當然先安慰自己,「偶爾的失眠不會造成身體影響」,當下就算起來把衣服穿好、做一點準備讓自己感到安心,其實也無妨,當1、2天沒睡好而很累,身體會睡得更深。

毛衛中說,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本身個性容易焦慮,或者過去曾因地震產生不愉快經驗,甚至留下創傷的民眾,一但因為地震被從睡夢中搖醒,可能會誘發相關記憶,後續就會擔心再度發生地震來不及逃走,或在逃走過程中跌倒等情境,如果狀況持續3天,或超過2周就必須特別留意或進一步就醫。

當被地震誘發急性的情緒反應時,影響的程度很重要,毛衛中說,如果影響到隔天的工作或人際接觸,例如不敢出門或不敢睡在家裡,就會考慮是否要有一些因應的措施,例如放鬆訓練,或者和家人結伴、減少孤單感,如果影響的程度比較嚴重,還是要考慮要就醫。

至於放鬆的訓練,包含民眾耳熟能詳的腹式呼吸或正念練習,毛衛中提醒,重點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過去曾有人因為在腹式呼吸過程中,過度注意肚子起伏而抽筋,試著引導自己慢慢地吸氣、吐氣,慢慢找到平靜的感覺,也有些人會聽音樂、有習慣抱玩偶的,也可藉此找到安全感。

除了睡眠受影響外,還有些人會在地震過後依舊覺得頭暈,毛衛中說,比較像是錯覺,覺得暈眩感、地板晃動感持續,如果持續覺得頭暈、想吐,就建議到耳鼻喉科就醫,評估前庭神經或平衡是否有問題。

基隆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王俊傑說,因為一般人在地震後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加上造成暈眩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地震後造成,而是先天有相關狀況,如內耳平衡功能失調等,需要到耳鼻喉科檢查。

地震 失眠 升學考試

上一則

反應慢誤認失智 白內障惹的禍

下一則

中元普度吃拜好兄弟的祭品容易壞肚子?部桃營養師解密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