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C報告:擠兌致第一共和銀行倒閉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8日發布一份長達63頁報告,詳述導致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今年5月倒閉原因,以及政府監管機構對這家曾是美國第14大銀行的評估,其中倒閉關鍵是客戶擠兌。
「舊金山觀察家報」報導,根據報告結論,「市場與儲戶信心流失」(a loss of market and depositor confidence)最終導致第一共和銀行崩潰,由於先前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與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於3月10日與12日倒閉,引發前所未有的銀行擠兌。
FDIC發現,第一共和銀行的商業模式與管理策略、使其更容易受到利率上升以及「矽谷銀行倒閉後隨之而來的連鎖效應」影響。截至2022年底,未保險存款(Uninsured deposits)占第一共和銀行資產的一半以上、占存款額的三分之二以上。FDIC存款保險最高達25萬元。
矽谷銀行與標誌銀行的倒閉,導致第一共和銀行客戶於今年第一季度、自銀行提取超過1000億元存款。這些對第一共和銀行的持續提款需求,導致其最終必須從聯邦住房貸款銀行(Federal Home Loan Bank)與聯邦儲備貼現窗口(Federal Reserve Discount Window)、借進大量資金。
4月24日,第一共和銀行主管在財報會議透露銀行存款流失,推促更多客戶撤離銀行,導致公司股價暴跌。四天之後,聯邦與州監管機構將第一共和銀行評級降至問題狀態(problem status),幾乎終止其自聯儲貼現窗口借款、以滿足客戶提現需求的能力。5月1日,監管機構關閉第一共和銀行,並指定FDIC作為接管人。
監管機構指出,2021年下半年,風險管理監督主管當時應可深入了解並鼓勵更強力的銀行管理。然而,FDIC也於報告中承認,此類行動可能會有來自第一共和銀行的阻力,因為銀行當時正值強勁增長與低利率。
報告表示,有鑑於存款提取的重要性與速度,無法確知的是,若早期採取利率或現金風險管理等監管行動,是否可阻止第一共和銀行的失敗。不過,採取行動降低利率風險並解決資金問題,將促使銀行更有彈性、更不易受到2023年3月銀行接連倒閉事件的影響。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