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SF研究:細細品嘗食物 反而吃得少
美國胖子比例之高是全球第一,節慶期間大吃大喝更讓人健康情況惡化,但舊金山加大剛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吃東西的時候細細品嘗味道,人應該反而會吃得比較少,這個結論打破了傳統的思維。
醫學界百年來相信,當人吃東西吃夠了的時候,消化道會給腦幹送信號,這時神經中樞發出另一種信號,讓人的食慾(appetite)消失,人就不會再想繼續吃。但「自然期刊」(Nature)11下旬剛刊出的一份舊金山加大(UC San Francisco)的研究報告,卻把傳統的思維打破,它的結論是口腔對食物味道的感覺,比消化道對飽足的感覺早到得多。
該校的卡夫理基礎神經科學研究院(Kavli Institute for Fundamental Neuroscience)的奈特教授(Zachary Knight)是這份報告的主筆之一,他指出用老鼠來做實驗,把老鼠分成兩組來觀察,其中的一組讓牠們用嘴來吃東西感受到食物的滋味,另一組則直接把食物塞到胃裡。
研究員觀察兩組老鼠神經活動的狀況,發現吃東西的老鼠在幾秒鐘之內就開始給腦幹送信號,但東西被塞到胃裡的老鼠要好幾分鐘之後才開始送信號。當腦幹早收到信號的時候,就會比較早有飽足感,不想再吃東西了,也就是攝入的熱量比較少,體重就不會增加得那麼多。
曾經有人認為,人在餐桌上安心地享用一餐,比起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吃東西,譬如一面看球賽一面吃披薩、喝啤酒,是比較健康的進食方式,這份報告提供了部分證據。研究員認為,當前美國最受醫療界推薦的減肥方式,是注射Ozempic這種抗糖尿病處方藥,這份報告等於給這種藥物減肥效果優異提供了部分的解釋。
另一位主筆賴(Truong Ly)指出,當腦幹得知有食物進來時,會下令腦部分泌出一種叫GLP-1的賀爾蒙,GLP-1則讓胰臟增加分泌胰島素(insulin)促使血糖降低,並且會讓人覺得飽足相當一段時間,這樣攝取的熱量就會減少,Ozempic和其他類似的藥物就是企圖在身體中複製這種賀爾蒙。
萊特指出,過去要觀察這類的神經信號相當困難,電子科技進步到今天,現在才能準確地偵測到這樣的信號,這份研究報告只是初期的結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深遠的發現。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