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加州╱電梯故障釀悲劇 華埠老年居民抗爭36年
1988年,在洛杉磯華埠街頭,約200名華人長者聚集在一棟16層現代建築前,高舉標語牌,為他們的居住環境抗議,要害是兩部長期頻生故障的電梯。
延誤急救 國泰老人公寓釀悲劇
現場是國泰老人公寓(Cathay Manor),一座位於華埠入口的高樓,當時完工僅五年。一名抗議者接受採訪時表示,她在華埠居住的50年裡,這是她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面,「華人不會這樣做」(Chinese do not do this)。
36年過去了,這座公寓的老年居民們,仍在不停地投訴和抗議;抗議者的面孔在不斷變化,但困擾公寓居民的問題依舊存在,包括電梯故障。
國泰老人公寓在當地華人社區頗有知名度,曾被譽為「文化燈塔」(cultural beacon),是華埠首個獲得聯邦補助的長者住房項目,主要由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U. 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資助。根據聯邦住房法第8條(俗稱Section 8)補助計畫,這裡的居民只需支付收入三分之一的租金和公用事業費。在主要的華人節慶期間,官員和非營利組織會來此探訪,為居民們送上食物和必需品,表達他們的關懷。
然而,公寓裡的兩部電梯,卻從未完全正常過。
管理不善 50年夫妻 天人永隔
電梯故障是77歲的華裔居民吳女士與她結婚超過50年的丈夫永別的原因之一。
據吳女士回憶,她的丈夫一直以來身體健康,熱愛運動。然而,2021年6月25日當晚11點多,丈夫突感心臟不適,吳女士立即聯繫了家住附近的女兒和911。幾分鐘後,救護車到達公寓樓下。
可直到20多分鐘後,急救人員才到達吳女士位於12樓的公寓,她記得那時已「將近凌晨12點」。
在這漫長的20多分鐘裡,吳女士感到丈夫的心跳愈加微弱,她不斷安慰丈夫讓他堅持住,救護車就停在樓下。但丈夫最終沒能等來救援,吳女士說:「他在我懷裡離開了人世」。
延誤急救人員到達現場的,除了電梯故障,還有管理不善。吳女士事後得知,公寓外的大鐵門首先將急救人員和她的女兒擋在門外,他們只能先讓人翻越鐵門,從內部開鎖。進入公寓院子後,一樓的大門竟也無法打開,門鈴無人應答,直到一位居民聞訊後才趕來幫忙開了門。
進入公寓後,兩部電梯都無法使用……。
丈夫的突然離世,已是吳女士第二次因為公寓電梯遭遇不幸。一年前,她就因為電梯故障脊椎骨折:當時,失控的電梯從12樓升到16樓,接著又墜落至一層。吳女士回憶,「我的牙齒全都被撞鬆了,電梯門上都是血。」
吳女士的丈夫急忙趕來,撬開了電梯門,將她救了出來;由於電梯無法使用,年近八旬的丈夫只能背著傷重的吳女士回到12樓的家中。
現在,吳女士只能依賴止痛藥度日。有時背痛折磨得她幾乎無法動彈,女兒成了她唯一的依靠。但大多數時候,吳女士選擇獨自承受痛苦,不願過多打擾女兒的生活,她說女兒的生活也有難處。
邊緣人群 語言障礙 求助無門
吳女士回想起自己的遭遇,常常失眠。她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幫助,也不知道該找誰討個說法。期間,吳女士多次嘗試聯繫房東(前業主),但至今未收到任何回應。
吳女士表示,她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華埠公平發展會(Chinatown Community for Equitable Development,簡稱CCED) 。CCED是一家成立於2016年的非營利組織,為華埠居民提供住房、就業和文化等方面的支持。自2021年得知國泰老人公寓的情況以來,志工們一直在為這裡的居民尋求幫助。
CCED創辦人之一張景雄(King Cheung)說,「老人們起初並不信任我們,也不願發聲。」他解釋說,這裡的居民大多是低收入者,以前主要在餐館和工廠工作,他們買不起車也去不了遠的地方,許多人在華埠已經生活了幾十年。一些居民們不懂英語,也不會普通話,只說家鄉方言,導致他們彼此之間的溝通都成問題。由於這些語言障礙,他們需要幫助才能理解相關法律以及租戶權利。
根據洛杉磯加大亞裔美研究中心(UCLA Asian American Studies Center)的研究和一項為期五年的調查,華埠家庭收入中位數比洛杉磯縣平均水平低2.87倍。自2010年以來,像洛杉磯市中心其他區域一樣,華埠開始興建一系列大型綜合用途和多戶住宅,吸引了中高收入居民開始遷入該地區。儘管居民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持續上升,但低收入居民仍然留在這裡。
張景雄還提到,大部分居民的子女都已搬離華埠,他們通常只在節假日回來探望,有時甚至不再回來。由於文化和教育上的差異,一些老人與他們的子女也並不親近。
USC英文報導:
Elevator Breakdowns in Cathay Manor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