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布碌崙8大道商店擺老虎機 華人憂影響治安

逾半乘客對紐約地鐵感不滿意、不安全 僅47%滿意

你我的鄰里保姆•社區奉獻者/退而不休 華裔李燕妮追尋美國夢

李燕妮(李媽媽)移民來美,退休後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服務長者。(左圖由李燕妮提供;右圖由陳婉菱/攝影)
李燕妮(李媽媽)移民來美,退休後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服務長者。(左圖由李燕妮提供;右圖由陳婉菱/攝影)

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的李燕妮,因當地的排華運動,輾轉遠赴美國紐約,最初在衣廠與餐館打拚,目睹當時華人「低人一等」悲慘遭遇,從「李太太」到「李媽媽」,退休後的她與自己的團隊出現在各大活動現場,展示華人長者的風采,她還致力於鼓勵華人投票,參政議政,讓政府看到華裔社區的力量,願意傾聽社區的訴求。

影片來源:世界e生活 World Journal eLife

印尼華僑赴中讀書 輾轉抵美

李燕妮於1940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亞,因對母國的熱愛,她與家人始終在當地保留中國國籍,由於印尼政府辦理的大學只允許本地人就讀,她高中畢業後,搭郵輪前往中國申請大學,隨後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數學系,畢業後在北京中學任教八年。

中國政府允許華僑返鄉探親後,她與丈夫希望前往印尼探望身體不好的父親,由於印尼爆發排華運動,她並不是印尼國籍,在香港轉機時,被告知無法前往,只能與丈夫計畫先去西方國家,再輾轉回印尼探望家人。

李燕妮說,當時她已過而立之年,丈夫讓她選擇去歐洲的城市還是美國的紐約市時,她毅然選擇後者,「我熟悉紐約市」;申請獲批後,她與家人前往紐約,為了能夠返回印尼探望父親,她在當地居住滿五年後,申請成為公民。

彼時,李燕妮回憶,華人在美國地位不高,許多華人沒有移民身分,七、八人擠在一個公寓,門牌上不敢寫自己的中文名,在公共場合說中文都要輕聲細語,生怕遭到他人的不滿,遇到罪案或不公對待後,也忍氣吞聲,不敢求助。

李燕妮最初在曼哈頓華埠的衣廠打工,因有大學學歷,老闆支付她時薪,避免了沒日沒夜趕工的辛苦,她在閒暇之間也幫助工友計算薪水,之後為開一家自己的餐廳,她又前往餐廳打工兩年,攢下本錢後開一家自己的店,追尋她的美國夢。

兒子碩士畢業後,李燕妮夫婦原本想讓孩子繼承家業,兩人從餐館轉行進出口,但兒子的興趣並不在此,申請攻讀電腦科學後,在曼哈頓入職一家大公司成為電腦工程師,1994年、54歲的她與丈夫先後退休,移居到法拉盛居住。

孩子獨立成才 參與社區事務

1990年代的法拉盛沒有大量華人居住,李燕妮說,剛退休後,她與丈夫不敢出門,直到兒子發現紐約市皇后區植物園(Queens Botanical Garden)晨練的華人長者,她才又找到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得知這一消息後,李燕妮表示,她第二日就參加活動,加入其他長者的太極拳運動,後來成員逐漸增加,為此成立皇后花園群樂晨運會,老會長退休後,她接手這個組織,每天上午與長者共同運動,「這是我接觸的第一個團體」。

除了太極拳運動外,李燕妮說,她曾遇見一位熱心的華裔朋友,成為市選舉局的投票站監督員,期間她認識了年近80歲的義工海倫,受到她的鼓勵,她不但堅持擔任市選舉局的義工十年,每年投票日都凌晨4時到5時起床,上午5時30分抵達投票站,一直工作到晚上9時30分左右才離開,還投入時間參與更多社區事務,「我的眼光更打開」。看影片請搜:https://bit.ly/Community-wj1

(李燕妮「李媽媽」的故事尚未結束,敬請留意下篇5月9日完整報導)

本專欄由麥當勞贊助
本專欄由麥當勞贊助

看影片請掃二維碼
看影片請掃二維碼

華人 印尼 投票

上一則

趙美心選區傑出女性 10人獲獎

下一則

5月亞太傳統月 歡樂登場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