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芭比「思想扭曲」遭禁 中東民眾跨國觀影
「芭比」(Barbie)7月上映至今勢頭未減,依舊占據多周票房榜榜首,截至8月下旬已囊括全球超過12億美元票房。電影票房預售情況分析公司Quorum早前發布調研數據,顯示目前看過「芭比」的北美觀眾中,有22%的人在疫情發生後壓根就沒有再進過電影院,另有11%的人想不起他們上一次去電影院是什麼時候。
海外市場方面,「芭比」8月起在中東部分國家開始上映,但該片在科威特、黎巴嫩等不少國家遭禁,理由是該片宣揚「與科威特社會和公序良俗格格不入的思想、信仰」,科威特電影審查委員會主席拉菲艾爾-蘇貝埃(Lafy Al-Subei’e)表示,「芭比」宣揚的是「我們無法接受的行為和會讓社會價值觀變得扭曲的思想」。而在同樣禁止該片上映的黎巴嫩,該國文化部長穆罕默德莫塔達(Mohammad Mortada)則聲稱,「芭比」有悖黎巴嫩國民所信奉的信仰和道德價值觀。
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等地則要求剪去部分劇情才允許播映,儘管如此,「芭比」首周在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分別獲得190萬美元和18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不俗。
據說其中有不少貢獻是來自下禁令的科威特和黎巴嫩遊客,甚至有科威特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提供各種「芭比」觀影科普文,諸如從科威特出發致哪處沙烏地阿拉伯影院最方便、影院安排的「芭比」放映場次情況等。
沙國有電影院 近5年的事
其實,同樣的事情,不到十年前也曾經上演,只不過方向相反,是沙烏地阿拉伯人為了要看電影紛紛往鄰國跑。當時的沙烏地阿拉伯,舉國還沒有電影院,不管是好萊塢大片還是埃及等中東鄰國的熱門影片,沙烏地阿拉伯人想要看,都得專程出一次國門。
2006年時有過一部名為「500公里外的電影院」(Cinema 500 km)的紀錄片,就是講述一位沙烏地阿拉伯年輕人為看電影專門申請護照出國去巴林的真實故事。更誇張的還在於,該片拍攝雖獲得沙烏地阿拉伯文化部門的批准,並非禁片,但拍完之後卻根本沒法在本國上映,只能在阿聯酋等海灣國家與觀眾見面,而這背後的原因,並非因為題材敏感,而是因為當時的沙烏地阿拉伯全境依舊還沒有設立電影院。
因此,據說光是2010年夏天,就有23萬沙烏地阿拉伯遊客專門飛往阿聯酋,「僅僅是為看電影」。
歷史上,沙烏地阿拉伯也曾有過大量的影院和觀眾,但之後因為伊斯蘭主義反對男女共同在公開場合從事娛樂活動,迫使國內影院陸續關閉,從1983年至2018年的35年間,沙烏地阿拉伯全國一家影院都沒有,偶爾真有什麼必須要看的電影,也只會採取在大禮堂裡放投影的形式。2018年4月18日,歷史終被改寫,35年來的第一家影院在首都利雅德隆重揭幕,放映了漫威大片「黑豹」(Black Panther)。
事實上,進入千禧年後,沙烏地阿拉伯的電影工業就有了明顯的進步:2006年出品了第一部商業片,有了第一位在銀幕上拋頭露面的女演員,慢慢也有了電影去威尼斯、柏林等國際電影節展映、參賽,還有作品被送去奧斯卡參加最佳國際影片的競逐——但並非每年固定都送,過去九年間只有六年送選。
2019年4月,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宣布將投資350億美元來建設影院。2021年,首屆沙烏地阿拉伯紅海國際電影節在吉達召開。同年,成立一年不到的沙烏地阿拉伯電影局(Saudi Film Commission)宣布要將沙烏地阿拉伯打造成世界級電影中心,建起一個年收入5億美元的電影產業。而如今擔任沙烏地阿拉伯電影局首席執行官一職的,不是別人,正是當年那部紀錄片「500公里外的電影院」的導演阿卜杜拉艾亞夫(Abdullah Al-Eyaf)。
(取材自澎湃新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