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象/DNA家族之旅 該如何展開
2023年4月,一名80歲的美國人長者,帶著他的妹妹和兒子,進行一趟為期四天三夜的愛爾蘭尋根之旅。當他爬上著名旅遊景點「卡林福德城堡」(Carlingford Castle)的石階時,他停下來眺望鐵灰色的愛爾蘭海——「感覺真的很好,就像我回家了」他說。周圍伴隨的是風笛手吹奏歌曲,慶祝這名長者「回家」。
旅行的最後,這名長者在「聖馬查爾大教堂」(St. Muredach’s Cathedral)外進行告別演說:
「將近200年後,我的曾曾曾祖父親手觸摸過的那些磚塊依然支撐著這座高聳的中殿,將它高高舉起。就像愛爾蘭裔美國人的故事本身一樣,它訴說著我們共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多年來,這個地方的故事已經成為我靈魂的一部分、我家族傳說的一部分。」
這位同時傳承和宣揚愛爾蘭信念與美國價值的長者,就是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他經常於各種演說場合提及他的愛爾蘭人身分,以及他的曾曾祖父Patrick Blewitt於1849年從愛爾蘭啟航前往美國的歷史。
早在2016年,白宮就致電「愛爾蘭家族歷史中心」,請求他們能在拜登訪問前追蹤其血統,他們也在搜尋教區紀錄和土地登記簿後,編製了一份拜登在世的親屬名單。
當我們一面在想,原來美國總統也是「家譜旅行」的愛好者時,有一個關於歐洲人討論該「如何判定對方是美國人」的有趣見解是:如果你發現對方喜歡追尋家譜,且會滔滔不絕說著自己來自哪裡,那他就是美國人。
家譜旅行有一股魔幻魅力,讓人著迷;而我開啟家譜旅行的契機,是在一次我的一位亞裔美國人朋友問我「台語」的經驗。
學英語 忘了家鄉話
我記得當時我們在聊語言。聊到一半,朋友問了我某句話的「台語」怎麼說?我正要回答他時,卻突然語塞……那句話對從小與阿公阿嬤說台語的我來說,明明很簡單,但在那個當下,我竟然「突然忘記」怎麼說。想了好久還是說不出來,我一面懊惱,一面也像是當頭棒喝:我一直想趕快學更口語化的英語,好讓自己更融入美國,卻連自己的家鄉話都忘記;而我一點也不想忘記——因著「台語」,可以和我已過世的、最愛的阿公阿嬤的連結。
從那之後,只要每次回台灣,我都會更有意識的規畫各種能親近家人的旅行,無論是一般的家庭旅遊,或是了解祖先的旅行。我也開始拜讀各式各樣美國家譜旅行的進行方式,希望能吸收日月精華,也客製化自己的部分。
如果讀者也想探索自己的家譜旅行,或許你也能從我下面的介紹獲得一些靈感。我認為家譜旅行的開始,可以分成兩個層面,第一是查閱和收集家族歷史的相關文件和細節,並了解家族當時的社會、歷史和地理背景。第二是藉由前面第一步驟的資訊,整理並消化吸收,再來規畫你的旅行。
第一、蒐集你周圍的家族歷史
(1)詢問你的家人:你身邊的家人就是一開始能蒐集到的最好資訊。從阿公阿嬤、父母、伯父伯母、叔叔阿姨們,無論他們的口述歷史是否精準,從這些不同面向被敘述的故事,都是了解一個家族的過去的共同經歷、家庭文化和價值觀的最好窗口。
(2)收集被記錄下來的家庭遺產:將家庭相簿、日記和其他存放家族歷史的資源整理在一起。
(3)從住址著手:了解你居住地的建築、土地和地址變遷故事。任何一個家庭住址的改變,都是值得挖掘的故事。例如「為什麼搬家?」的背後其實隱藏很多原因——可能是新生命的誕生、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區、因工作從一地遷移到另一地、或是因家人生意失敗而無法再負擔……等。當你愈探索,會愈發現很多我們本來不知道的事。
(4)透過家譜協助工具:Ancestry.com和FamilySearch在美國是出色的協助工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家族歷史紀錄平台之一。這讓你可以回溯好幾代人,也可以用於儲存資訊。
(5)使用國家級的研究網站:有許多網站可以幫助我們探索家族的家譜和歷史細節,你只需搜尋「家族史研究」和你想關注的國家和文化。以下是國外一些可參考的網站:日本的Koseki、義大利的Ancestors Portal、國會圖書館非裔美國人家譜研究、法國家譜部落格、匈牙利國家檔案館、IrishGenealogy.ie等。
第二、將你蒐集到的資訊,規畫進旅行的行程
(1)認識居民、鄰居和親戚:藉由上述第一步驟所蒐集到的地址和新的資訊,讓你在安排旅行時,能認識更多現在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居住在附近的人,以及該地區的歷史專家。
(2)參觀祖先曾去過的地方:參觀你的祖先和家人就讀的小學、中學、高中、大學,以及他們曾居住過的地方、與鄰居常聚集聊天的地方、附近的圖書館和公家機關、以及他們喜歡的旅遊景點、他們信仰的地方。例如,我曾於《續修桃園市志》看到有關曾祖父開設的麵粉廠,而我特地去原地址處一探究竟,感受時代變遷。
(3)參觀附近地區的獨特景點:如果參考美國的家譜旅行,前往愛爾蘭的遊客可能會去參觀聖井、環形堡壘、飢荒小屋;前往義大利的遊客會參加「Patron Saint Day」當地的守護神節日或參觀鄉村教堂的神殿;前往紐約的遊客可能會想感受布魯克林和下東城的19世紀移民歷史區。任何戰爭遺址、歷史標誌、湖泊或河流等地理和旅遊景點,都是我們可以探索的地方。
(4)列出你想要嘗試的傳統而道地的食譜清單:或許我們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料理,但當地的百年老店、或由相同食材燉煮的料理也值得一嘗。
(5)參觀當地博物館、圖書管、文史館:了解祖先的日常生活和他們可能從事的行業、休閒活動。
家譜旅行的意義在於,當我們有機會能和我們的家人和祖先一樣——觸摸過同樣的石頭、走過同樣的街道、吃類似的食物,並聆聽他們的故事,這會讓我們能與他們感同身受、並肩同在。
基因測試 助了解血統
十幾年前,如果想真正深入研究家族歷史,必須花錢請專業的家譜學家來煞費苦心地追蹤各種訊息,才可能拼湊出一些蛛絲馬跡。現在,隨著AncestryDNA、23andMe和MyHeritage等家庭基因測試的興起,讓「了解我們的血統」這件事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有興趣的人,只需花費一小部分費用(通常是100美金到200美金不等,取決於你想要的結果的深度),即可在線訂購DNA檢測試劑盒。拿到試劑盒後,受測者只要把一點口水吐在試管中,接著放進郵箱,一個月內便可以拿到既準確又有科學根據的結果報告。許多人會對結果感到驚訝,並開始根據此結果,規畫和踏訪自己專屬的家譜旅行。
23andMe看準了這股趨勢,於2019和Airbnb合作,將尋根之旅體驗納入現有的產品中;Ancestry也和Kensington Tours合作,推出個人遺產旅行。在這些平台上,一旦客戶收到他們的血統報告,就能查看他們的祖先群體,並經由平台的行程推薦,引導他們到各種旅行體驗。
根據Airbnb的統計,目前最受歡迎的DNA旅行的出發地是那些以移民遷徙歷史而聞名的地方,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中國、英國、法國、南韓、紐西蘭、台灣和巴西,進入前十名。
這個全球性的產業,隨著對家譜研究的熟悉提升、遺產旅遊的日益普及、個性化醫療的高需求成長,以及DNA檢測技術的進步都持續推動著市場。目前,全世界的家譜產品和服務市場的規模,從2014年的23億美元、2018年的43億美元,到現在2023年已達54億美元。市場研究中心Fact.MR更進一步表示:未來十年,預計將以11.3%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成長。
「語言是唯一的家園」
在前面提到的「台語事件」後,我經常想起波蘭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在流亡美國時說的一句話:「語言是唯一的家園」(Language is the only homeland.);我也讀過一段台灣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Balriwakes Raera)的故事,他期待自己的作曲能永遠乘載祖先的恩澤和事蹟,那首〈懷念年祭〉是這樣寫的:「我從未忘記自己的傳統,那永遠是我回家的路」;當我重複看宮崎駿的《天空之城》時,同樣因動畫傳達的「根」的重要,而共感共鳴——片尾時,身為公主的希達,向邪惡的穆斯卡描述他們曾居住在拉普達的祖先之所以會滅亡的原因,都寫在「肯德亞山谷」的歌詞裡:
「根要扎在土壤裡,和風兒一起生存,和竹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唱春天……只要離開土地,就無法生存。」
我有時會想,如果這些古老的傳說都是真理,那意味著語言、傳統和家的故事,也許比地理位置更讓身處在異地的人有回家的感覺。
當開始計畫「家譜旅行」時,我知道那是個開啟我和家的連結的寶藏。讓我有機會探索我是誰,我如何到達這裡,以及我可以從前人那裡學到什麼。當挖掘愈多,我也愈能感受到身為人的依戀、連結和歸屬感。這就是旅行的本質,無論是追溯家譜歷史,還是只是尋求與家人更有意義的連結,這些旅行經歷都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重新看待生活、我們的家庭,以及重塑我們自己。
最重要的是,我們會發現,能與我們建立深厚情感的人,或許比我們想像中更多。有時,這些連結會在我們能量委靡之際,或自我認同感低落時,成為一股額外補充的神祕力量——在某個時刻,這股力量會督促我們往前走,且走得比我們想像中更遠。
(轉載自udn轉角國際)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