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網購高峰期來了 詹樂霞呼籲當心詐騙

準防長赫塞斯再被爆 長年虐待女性 母親罵他「沒品又無恥」

養生/腎友、孕婦 避免吃甜味劑

市售零卡飲料多是碳酸飲料,並使用人工甜味劑,只需極少量添加,就能達到足夠的甜度。(Getty Images)
市售零卡飲料多是碳酸飲料,並使用人工甜味劑,只需極少量添加,就能達到足夠的甜度。(Getty Images)

「零卡飲料」、「無添加糖」……,為了迎合減少熱量攝取的趨勢,許多食品以「不含糖」、「低熱量」吸引消費者,但為了兼顧甜蜜的口感,以甜味劑取代。以人工甜味劑為例,零熱量且不影響血糖,對糖尿病患、減重者是福音,不過許多民眾仍對甜味劑存有疑慮,代糖到底會不會影響健康,長期以來備受討論。

為什麼許多食品用甜味劑取代食用糖?

甜味會讓食物變得更有層次,市售常見食用糖有蔗糖、黑糖、冰糖、果糖、麥芽糖等。但2018年台灣衛福部國健署發布新版飲食指標,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的建議,為了在健康與美味間取得平衡,很多食品用甜味劑取代食用糖。

甜味劑從來源可分為零熱量的人工甜味劑(又稱代糖),和有熱量的天然甜味劑。前者以人工合成且極少量添加就有非常明顯的甜味;後者大多從植物提煉而成的糖醇類具有甜味。兩者共同的特性,為低熱量且不影響血糖升高,對於怕胖或糖尿病友是另一種選擇。

市售零卡飲料多是碳酸飲料,並使用人工甜味劑,像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蔗糖素等,甜度是蔗糖的200倍以上,只需極少量添加,就能達到足夠的甜度,因此熱量可忽略不計。

不過,根據歐洲癌症和和營養前瞻性調查(EPIC),在10個歐洲國家共52萬1330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喝碳酸飲料超過二杯(每杯250毫升),相較於每月少於一杯者,死亡風險提高17%;每天喝代糖碳酸飲料超過二杯,相較於每月少於一杯者,死亡風險提高26%。另外,美國心臟及中風學會期刊指出,人工甜味劑碳酸飲料每天喝超過一次,易增中風及失智風險。

哪些人要避免吃甜味劑?

部分特殊族群由於生理狀況異常,一定要避免攝取甜味劑,包括:

1.腎臟功能尚未健全的嬰兒。

2.腎臟功能不佳的腎臟病友。

3.懷孕及哺乳期間之婦女。

4.易脹氣者,忌糖醇類甜味劑。

5.苯酮尿症者,忌阿斯巴甜。

懷孕及哺乳期間之婦女應避免攝取甜味劑。(Getty Images)
懷孕及哺乳期間之婦女應避免攝取甜味劑。(Getty Images)

營養添加劑是否存在風險?

此外,現代人常攝取營養添加劑,其用途在強化食品營養物質,避免營養素缺乏的健康危害。

營養添加劑名稱聽起來很「營養」,但是否加愈多愈好?

事實上,身體對於「必需營養素」存在攝取上限,胡亂攝取營養添加劑,超過上限恐產生毒性及健康危害,絕對不是愈多愈好。

攝取錠劑、膠囊、粉狀的高劑量維生素與礦物質保健食品等,民眾應評估。(Getty ...
攝取錠劑、膠囊、粉狀的高劑量維生素與礦物質保健食品等,民眾應評估。(Getty Images)

以鈣質為例,每日足夠攝取量為0到6個月300毫克、6到12個月400毫克、1到3歲500毫克、4到6歲600毫克、7到9歲800毫克、10到12歲1000毫克、13到18歲1200毫克,成人則為1000毫克,若攝取超過2500毫克,恐損傷腎功能、造成血管鈣化等。

營養添加劑是強化食品營養的物質,在食品安全劑量食用下沒有風險,例如常見的高鈣高鐵豆漿、綜合維生素乳飲品、B群營養強化米等。

但錠劑、膠囊、粉狀的高劑量維生素與礦物質保健食品等,民眾應評估,日常飲食是否真的缺乏特定營養素,再選擇適合的營養添加劑保健食品,並依照產品的建議攝取量指示補充使用,才能避免身體過量攝取營養素,造成毒性與危害。(諮詢/台灣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師尤偉銘)

中風 糖尿病 血糖

上一則

旅遊/日本神戶 藏異人風情

下一則

城鎮傳真/北密彩繪海岸 虛幻又真實

超人氣

更多 >